浅谈“仙作”红木家具技艺之美

2015-05-30 22:38蒋莉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透雕榫头榫卯

蒋莉

“红木家具”,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仙作”是指福建仙游一带制作的古典家具工艺制作流派,“仙作”家具源于北宋时期,兴盛于明,是明清家具的延续和创新,经过不断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专业化程度高,与“苏作”、“广作”、“京作”并称四大流派。在造型风格上,“京作”家具在造型上于“广作”家具较为接近,“皇气”十足,整个线条则显得精巧,强调实用性;而“苏作”家具则是古典与时尚并行,突出轻和小,给人一种大方、简练的感觉,“仙作”则是传承了经典的明清风格,巧妙结合了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和家具制作技艺,在雕刻上更具艺术性,是消费收藏型的,主要发展高端消费市场和大众消费市场。

“仙作”家具多以榫卯结合部件,平板采用攒边处理,实用且美观。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有圈口和矮老等加固,呈三角形形态,十分稳固。同时,采用严谨的物理结构,通过细节处的小结构,如矮老、圈口、枨子等部件进行合理搭配,同时精雕细琢,美化装饰,实用与美观并重。

在结构结合方式上,仙作”家具以其合理的榫卯结构,构成了木工制作的精髓。尤其是明式家具,将自然材质的物性发挥到了极致,精湛的工艺,无与伦比的结构设计使家具不动不摇,坚实牢固,构建起完善的实用功能。

一般来说,榫卯形式主要有半榫、透榫、长短榫、单榫、双榫及走马销等。从功能及用途来看,既有用于板材结合的“燕尾榫”、“明榫”;又有用于横竖材结合的“格角榫”、“穿鼻榫”、“丁字榫”;还有在一些特殊结构中使用的“插肩榫”、“勾挂榫”、“粽角榫”、“楔钉榫”等。这些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合,榫头与卯眼之间,完全可以不用钉子,鰾胶粘合也仅是一种辅佐,其连接之合理,工艺之精细,扣合之严密,结构之稳定,似有天衣无缝之感,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妙创。

体现套挂美的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的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以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并凿除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的家具,牙条多与束腰一木连做,有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结结实实、服服帖帖地和腿足结合在一起。在技术上挂销的运用既灵活地解决了各结构的扣和,自然地联结了外形构造。而单独去看挂销和抱肩结构的形式美感的时候,会有一种挺立高耸、柔美硬朗、“里硬外和”之美。这种美随着扣挂行为的产生,动态之中和谐的技术装配,让这种美从里到外、从技术和谐到外形趣味均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

体现方圆美的钉榫。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卯榫,圈椅的扶手,部分圆形桌、几的面和托泥均用此法做成。楔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头之端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后便使两片榫头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此后更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的、头粗而尾细的楔钉贯穿过去,使两片榫头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也不能拉开,于是两根弧形弯材便严密地接成一体了。首先,自然分离出的方圆变化体现了形体的丰富,而扣合起来的整体感加上点:(楔钉)、线(接缝)、面(圆柱)的微妙感觉,又使这种结构带有了一种现代产品的特征;其次,两榫头巧妙交搭加上榫槽形成的“凹凸美”也是格外地吸引人。另外,通过一种合理结构的视觉心理又把这种卯榫构造分解演绎得非常精彩。

如果说木工是家具的躯体,那么雕刻便是其灵魂。在明清许多成功之作中仔细观察,以浮雕与透雕组合最多,聪慧的工匠把浮雕与透雕组合起来,二者优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透雕加浮雕使家具纹饰丰满,明式家具使用极多。尔后又发展了攒插加浮雕工艺,它的好处除了省材,还能克服木材纤维横向不如纵向易雕、相对也不结实的弊端,因而清代的扶手椅大量使用了这种工艺。有些板材并不厚重,由于使用了双面雕,透雕加浮雕的手法,使纹饰圆润,视觉感觉立刻变得丰厚。工匠利用视觉差,在展现家具美的同时,亦节省了材料。

在“仙作”古典家具的雕刻中,装饰手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所谓留底雕刻,即被所雕刻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这个工艺也被称为“着地雕”,它包括线雕、浮雕、透雕和圆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的工艺之一。线雕一般是用V形的三角刀在平面上起阴线的一种方法,雕刻出的花纹或画面生动优美,线条流畅自如。浮雕则是指花纹高于底面的一种雕刻形式,在家具装饰中用得最多,根据花纹高低程度又分深浮雕和浅浮雕两种。这两种之中又有见地和不见地之分,而见地也有平地和锦地之不同。透雕是指将底子镂空不留地的一种雕刻方法,用来表现雕刻物的整体形象。有些家具需要两面看到,称为“双面雕”,也有一面雕一面不雕的。镂空的方法是使用钢丝锯拉空后再进行雕刻,也可以“半镂半雕”,就是部分用钢丝锯拉空,部分用凿子剔空。圆雕是一种立体的雕刻形式,常用于宝座、衣架、高面盆(装修效果图)架搭脑的两端,刻成龙头或凤头。炕桌足端攫珠的虎爪,乃至各种各样的卡子花,都是圆雕。

中国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至质至美”的艺术传统,因此产生了造型淳朴精练、简明生动、不事雕琢,强调天然材质美的明式家具。“云林清秘,高悟古石中,仅一几一塌,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因此,明人对于陪伴自己日常起居的家具也必求简约、单纯、典雅,努力去表现种种脱俗超然之不凡的形体和式样,取得尽善尽美的造型效果。

至清代,仙游民间社会风尚的转变,使得人们对追求功名的宦海生活失去了興趣,转而以平静清淡的世俗生活作为主流,提倡简约适中,崇尚高洁淡雅的审美情趣。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品味,“仙作”匠师对家具的造型和装饰风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大致是在乾隆之后,“仙作”家具在造型艺术、用料、装饰及色彩方面则与广东、苏州和北京形成了迥异的风格。一方面,清代“仙作”家具延续了明式家具中精致古朴的的造型因素,虽然家具的局部装饰还是以“精微透雕”和“黄金彩绘”见长,但实用性已大大增强,家具的整体面貌转向世俗化的审美趋向,风格上则追求工艺巧妙、实用美观、清淡的艺术特色。如挡水线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传统家具的几、案、桌等平面部分,通常采用传统工艺,用“攒边打槽装板”(是指用攒接的方法)经过榫卯接合而成的平面。紫檀、花梨等桌面受材料所限,大多以此法做成。虽然手艺高超的工匠可以做到几乎看不到接缝的存在,但是拼接的痕迹依然留在桌面上,聪明的工匠用回春的妙手和灵光的头脑,把索性不便掩饰的接缝刻意凸显出来,并赋予了新的功能:挡水线的出现,较为有效地挡住了桌面上的汤水的外溢。现在生产的“仙作”传统家具,不仅桌、几、案上有挡水线,椅、凳、床、墩上也出现了挡水线,只是这些挡水线的作用,不是用来挡水的,而是为了防止坐垫在上面的滑动而存在的,再者它能改善平面呆板的感觉。另一方而,清代“仙作”家具的纹饰图案往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拓宽,除少量植物、动物纹样外,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此外,“勾顶藤纹”是“仙作”家具常见的装饰纹样,这种纹样常被装饰于桌案椅凳的腰部,是“仙作”家具的特殊符号。清代,“仙作”家具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讲求吉祥寓意,与“苏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清式“仙作”家具显得格外的质朴和淡雅。

猜你喜欢
透雕榫头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齿距差异对榫齿载荷分配的影响
涡轮叶片榫头侧边圆角阵列加工工艺研究*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榫接合尺寸对重组竹家具角部T型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赏析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榫卯》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