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良
摘 要:自习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复习知识和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习课状态一般存在较大差异,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有效地调节自习课学生的状态,对于优化学生自习课效果,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水平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自习课;班主任;学生状态
一、初中生自习课的常见情形
对于自习课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教育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不断扩展与内容深度不断增加,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能够真正把握的知识量有限,的确有必要通过自习课,在学校管理或监督下,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自我巩固和提升的空间。根据笔者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初中自习课上,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往往有如下代表情形,如部分学生抵触自习课,更倾向于逃离课堂约束到室外游戏。又如多数学生将自习课作为课后作业的写作时间,在自习课上经常出现学生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做完,以争取回家后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笔者发现近年来自习课上学生们交换作业、探讨作业内容、共同完成作业的情况增多。排除一些共同研究思考的良性合作学习行为,更多的学生则习惯性地模仿或抄袭其他学生作业,这是非常不符合初中阶段课后作业实践系统设计要求的。
二、班主任对调节初中生自习课状态的功能
结合实践经验,班主任对学生自习课的状态调节有三个突出的功能。第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和领导者,本身在班级内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学生们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惧怕,在班主任参与或监督的自习课上往往会保持安静,这对于初中生自习课纪律的维护比较重要。例如,笔者在今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在月考、期中前后一个星期,学生的自习课秩序就比较混乱,特别是讨论答案、分数的情况普遍,这就干扰了学生自习课的秩序。笔者在这些特定的阶段,会全程出席自习课,虽然并不会过度地强调自习课秩序等,但是学生们都会相对自觉地遵守纪律。而在考试前后笔者也会利用自习课,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考试,正确地看待考试分数,引导他们做学习总结和自我反省。第二,班主任对班上学生的个体学习状态与学习成绩等较为了解,同时班主任本身对于初中生主要学科的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班主任在监督管理自习课的同时,实际上也为学生解难答疑提供了条件,这对初中生的学习水平改善有利。例如,笔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在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也接触了很多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多数学科的基本知识都可以进行简单辅导和解答。这样就可以在自习课上,借助班主任的知识,帮助或辅导学生完成有疑问的部分作业或其他知识的学习,相对的可以减少学生放学后的学习压力。第三,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会选举,任命班长、学习委员等分别承担部分的自习课管理责任,来提升学生干部对自习课秩序的维护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与团体观念,这对于初中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后续的学习都是有利的。例如,笔者不仅按照日常安排,部署班长主导的自习课秩序管理工作,还选拔了一些纪律监督小组、学习辅导小组等,通过定期轮换纪律监督人员和学习小组人员,让更多的学生承担自习课秩序监管职责,也提升学生对自习课秩序的责任性,减少因学生个体行为干扰自习课秩序的情形。
三、班主任有效调节初中生自习课状态的建议
在实践中,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占据学校课程重要比重的自习课,其设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学生巩固学习有利。班主任具备比较强的纪律管理和知识辅导优势,只要较好的发挥班主任的功能,就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生自习课秩序和纪律,让学生在自习课上更充分地借助班主任资源,更好地开展学习。这样就可以相对有效地减少学生干扰自习课秩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改善学习成绩,对于初中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需要更多地深入观察初中生自习课状态,认真与学生沟通、互动等,准确定位班级自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结合班长等班委会成员参与、学习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与纪检委员监督等机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优化学生自习课秩序与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自习课学生状态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其他的学生产生辐射作用。班主任不仅需要强化自习课纪律的管理,更需要关注学生对自习课的利用情况,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来借助自习课改善全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发全.浅谈晚自习[J].飞(素质教育版),2014(02).
[2]艾明刚.初中晚自习改革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