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历史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记录学习历程,可以了解并掌握历史的规律,可以对未来加以预测,从而更好地把握好未来,也就是说学习历史是为了将来,为了使自身和人类更好的适应未来。这可以说是学习历史的最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控制方向性的问题。另外,学习历史不但可以明智,还可以明是非,知得失。正如唐太宗所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学习历史对于现今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 引课方法 分析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53
历史学科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陌生的学科。尤其是历史的基本特点就是知识点比较多,又比较繁杂,而且初中要求学生的学习要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初中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加之初中学生的课业繁重以及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有趣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增强学生的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如何设计课前引导,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课前引导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历史庞大的知识量,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很好的利用课前引导,就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受到极强的感染,进而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课程,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前引导大多是新旧知识点关联模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并且有利于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兴替因果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教育的“温故而知新”的思想。但是,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一成不变的课前引导方法显得过于单一,缺少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很难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平淡而固定模式话的引导方式更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也限制了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发展。因此,因课而导,要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课前引导出发,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一些课前引导方式方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分析。
一、影像导入法
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都比较喜欢电影电视,所以在课前引导可以考虑放一段关于该节知识的录像或影片,从而再现当时历史画面,再通过讨论影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时,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室,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三至五分钟的片花,结束放映后再让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到和该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比如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还能让尚未预习新课的同学达到预习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利用历史故事导入
由于历史的特点,历史故事的来源本身具有多样性。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作品、诗词、史书、典故来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所给的历史故事沿着历史事实的正确脉络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唐朝的衰落的授课时,由于唐玄宗晚年沉迷于酒色,不顾朝政导致盛世逐渐没落,加之安史之乱,从而加速唐朝的衰落,其中一定会涉及杨贵妃。因而,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来作为导入。杜牧在《过华清宫》曾写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古诗就是讲诉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一个故事,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博得美人一笑,就命人远赴千里运送荔枝前往皇宫,杨贵妃看到一骑飞奔而来就会心地笑了,谁也不知道这是荔枝来了。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唐玄宗沉迷酒色,政统腐败的特点,进而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让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
但是单单讲故事还不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各方面都在不断成长变化之中,但是还不够全面完善。所以,教师在故事讲完之后要诱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课本寻找答案。当然,可以直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出课程内容,这也是一种引导方法,即利用关键问题引入课程。
三、利用关键问题引入课程
提出问题,也是引出课程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历史教师常用的引课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提出的问题不但要与课程知识相关,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提出问题的质量是不仅仅与教科书的有关,问题的组成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果没有一点点修饰,非常直白,那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就会平淡无味,不会引起学生的回答兴趣,让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如果能给问题像人一样“头戴冠,脚穿鞋”那么即使再枯燥的问题也会表现比较丰富,就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创新,又要兼顾传统,不能违背历史事实,比如我们现在吃饭用的桌子,本名应该叫“八仙桌”,最早的时候出现在辽金时代,可在很多影视剧中,故事本来在描写辽金以前的时期,那个时候本应该没有桌子,可是电视画面的桌子却随处可见,这就很明显的违背客观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应该身正为范,不应该范这种知识性、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在利用设问引课时提的问题一定不能与历史违背。当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问题的设计尽量不要墨守成规,要推陈出新,从历史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再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传统的“师问生答”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和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的要求相违背。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程知识的分析下,努力设计更多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并以学生的角度作为衡量问题难易的标准,从而更好的引出课题。
总体而言,面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引课方法带引学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尤其是中学历史,它是为学生学习历史做铺垫的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史的课程,教师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学习,联系社会现实与历史社会进行学习,从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深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展观。例如,可以用不同的引课方法导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以故事、问题设计、图片、电影电视或者歌曲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