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锋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或在我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偏向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班级中学习能力处于中间或偏差的这部分学生。由于这部分后进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质,后进生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和提高就成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差生的工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对较差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差生并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教育得法,他们把潜在的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去,甚至能超过好学生。几年来我重视这部分学生,把提高这些后进生的数学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
从我带的班级看,数学“后进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愿意努力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分析课题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较慢,致至学习数学很吃力,数学成绩徘徊不前。第二种是学习态度马虎,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贪玩,有想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缺乏自制力,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服从于学习。对于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本来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往往半途而废,以致困难成堆,造成成绩不良,数学考试成绩有时及格,有时不及格。第三种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低,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畏惧数学,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自己不能克服或没有勇气克服以至困难越来越多,对数学产生反感,成绩越来越差。
二、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大致如下:第一种是缺乏竞争的心态,没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凡事能过得去就过,在班级里处于表扬不够格,批评不沾边,这样的学生就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心理,虽然有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但行动上不够努力。第二种是低效率的学习心态,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以致于学习效率低,因而使原来就沉重的学业负担更加沉重。第三种是不求甚解的学习心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差不多”,对问题在难度和深度上没有进一步的探讨,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存在较多“空白点”,知识链条严重脱节,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就讨厌学习,以致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丧失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如何对差生进行管理,怎样才能提高差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这是教育好差生的重要前提。对差生教师要倍加热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不能没有母爱,在学校不能没有师爱。由于差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自暴自弃,他们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转变差生,就要把冷淡的或者是对立的师生关系,变成热情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加倍热爱学生,要想教好他们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热爱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第一步。“动之以情”是说教师对学生应有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有别于母爱,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于内在的理智和持久的态度上。要把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要要求教师应身体力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的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习。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见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这即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第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较差学生的实践机会,越是较差越要让他们做,特别是在课堂做,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習题,增加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具体地了解研究差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兴趣。有的差生在课堂上表现差,但在活动中却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差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要加以鼓励,并注意以学生群体的优促差,以学生自身的长补短。教师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体谅其困难和不足,不可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尽量吸收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加活动,对于较差的学生,应尽量照顾,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四、依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依靠集体的力量,从多方面影响和帮助较差的学生。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作为班主任、科任教师,首先要影响集体,然后由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或作用于差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感情思维方式相同,特别是已经转变了的差生,去帮助未转变或正在转变中的差生,作用更大。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第五、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配合是相互的,作为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要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师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地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质、理想、意志等方面关心学生应注意什么,教师应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方法。
第六、正确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缺乏正确态度,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对“犟学生”,有些教师驾驭不了的原因,主要是不了解他们,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因素。这些特殊学生多数是反映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好的品质。还有的学生有探求差异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正是青少年中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和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尊重学生的优异智慧,很好地发挥。运用他们求知的运动力,积极地引导。这样,就是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会很快消失,还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现象时,千万不要失去了自我控制,否则就会在学生面前失去说服力,失去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失去为人师表的典范力量。这样就会出现对一人失谈,众人不服,一事失误,多事不顺的状况,给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总之,教师不要苛求他们去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应机智地利用他们各自的长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帮助他们排除“我能学得好吗?”的思想干扰,树立一个信念:“困难是可以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