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探索 促进学生发展

2015-05-30 15:36郭建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加减法小数解决问题

郭建和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实施开放性教学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密切生活,激发自主探索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动力.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用活教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学习最小公倍数时,用解决车站发车的时间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其抽象成数学问题.

(1)提出数学问题:公交车站1路车4分钟发车1次,2路车6分钟发车1次,当两路车同时开出后,至少再经过几分钟两路车又同时开出?

(2)引导解决问题:列表分析.

(3)继续探索:两路车同时开出的情况,还有可能吗?( 24分 、36分 、48分……)

(4)把问题数学化:填表.

4和6公有的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又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创设购买水果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根据ppt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苹果和葡萄一共多少元?葡萄比梨少多少元?……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3)讨论交流:为什么竖式中的小数点要对齐?(4)反思:你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5)引导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以上教学,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尊重个体,鼓励自主探索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承认、尊重现实问题: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他们用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又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促进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如教学比例问题“六年一班有学生4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 ∶ 5,女生有多少人?”时,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进行交流各自的解法. 解题时,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有:(1)比例解法:设女生有x人, = 或 = ;(2)归一法:45 ÷ (4 + 5) × 5;(3)分数解法:以全班人数为单位“1”:45 ×或以女生人数为单位“1”:45 ÷ (1 + ) × 等. 这样,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拓宽思路,学生各有所获,各有发展.

三、开放练习,强化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练习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全面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技巧. 如学习小数加减法后,设计这样的习题:

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欢迎购买.

《趣味数学》6.9元、《我们爱科学》8.00元、《童话大王》3.8元、《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65元、《漫画大王》3.90元、《孩子天地》4.15元.

请问:(1)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2)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3)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5)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解法.

从一则普普通通的售书广告,学生油然而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得到锻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并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加减法小数解决问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