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童 范聚红
摘 要:在各方面越来越全球资源共享化的二十一世纪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考工记》作为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它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遍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先进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分析了《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提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风格浓郁的个人设计作品。
关键词:服装设计 考工记 天人合一 工有巧
一、古代设计理念概述
研究《考工记》不仅只是在其造物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应对其内涵的设计美学思想与艺术精神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传承典籍文化精髓,启发新的艺术审美观念与设计思维模式。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老师要向我们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所在,研读全书,感触和启发最深的是《考工记》书中关于设计美学思想方面的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活动处处表现了对和谐的追求,在《考工记》中,这种思想表现的非常突出,在前人时间的基础上,总结了诸多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设计经验,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在《考工记》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的设计理念,释义为:自然界有季节、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有地气、方位和土脉刚柔的不同,物质材料要上乘,工艺加工技术要高超,总结来说就是要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这句话明确地阐述了一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具有艺术和人文精神的表述。
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天人合一”的设计观。《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
二、古代设计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现今研究现状有宋玉立教授对《考工记·画缋》设计思想释读,是关于服装纹饰、色彩方面的研究。刘明玉教授对《考工记》一书中服饰工艺理论研究等,古代设计理念对现代服装设计思想的影响现今还无人提出研究。
《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观点从现代服装设计视角来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天有时”:古代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在现今指时间性,看一个作品要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下来看待,设计思想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服装,比如传统旗袍设计一看就是民国时期的样式设计,不能说民国时期的设计不好,而是不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比如Chanel的经典套装、Givenchy的经典小黑裙,也是经过设计师的创造性改良得以发布的。
“地有气”:古代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在服装设计中也是一样,比如在海南地区就不能售卖羽绒服,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地理条件不同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以及审美观念。
“材有美“:古代社会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现代服装设计如果服装面料选用得当,就好比选中了最合适的形象代言者,可以无声地传达服装设计的魅力。因为不同的面料因为质感、色彩、肌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面料是服装设计最基础的材料,不同的底色,纹路,厚度完全可以应用在不一样的设计作品上。同样款式的西装,因为材料的不同,造成不同点价格和消费人群,材料的好坏直接分出了作品的优良。
“天时”、“地气”、“材美”是自然条件,属于客观因素,而“工巧”是技艺条件属于主观因素,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优秀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师都充分发挥了工巧的因素。
在《考工记》中对“工有巧”的叙述是最多、最详细的,它涉及了多种科技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人体工程学、气象学等,如《考工记》攻金之工的开始部分就写道:“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代铸工们对“金有六齐”的配比关系理解指原料的纯度不同,烧损程度参差不齐,要想制造出标准的青铜,只有技艺相当精巧和青铜冶铸技术相当成熟的能工巧匠才能做到。工有巧所谓是工艺加工的技术要高超,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器物,《考工记》中“金有六齐”这种精巧的工艺技术持续影响到了现代服装设计中,古人注意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这些客观的自然因素对造物活动的影响,注意到造物活动应该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同时也体现了早提的造物活动对自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工有巧”更多的是强调造物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优秀的设计中设计师都充分发挥了工巧的因素。以明朝服饰“蟒衣”为例,此衣形制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裙,暗褶,镶本色料领缘,加白暗花纱护领,质地为亮地纱为地,平纹组织起暗花四合如意连云纹,间饰如意头、金锭、火珠、方胜、古钱、犀角、珊蝴等杂宝纹。然后以回纬挖花妆彩织金的技法,织出前胸、后背柿蒂形阑,内过肩蟒二,两肩织升蟒,膝阑部分织行蟒八,柿蒂及膝阑内间饰火珠、祥云、海水江崖等纹饰,是明代纺织工艺的杰出作品。明代服装考究精工细作,霞帔襦裙尽显明朝之美,这充分体现了“工有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作用。
再比如同一块布料,有印花、扎染、刺绣、拼接、编织、压花、蚀花、喷绘、植绒、镂空、钉珠等各种工艺技巧,古代人的能工巧匠居多,对待每一件手工艺品认真细致,但在如今,现代工艺的进步早已经突破了“天时地气”的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产品产生,所以“工有巧”的造物思想反而在制造工艺的日新月异的现代服装设计中凸显的愈发重要,是设计产品是否优秀的最后一个决定条件。
三、结 语
通过研读《考工记》一书,看到华夏先民在审美创造和鉴赏方面的不懈努力,这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适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对于当下的工艺创造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现代服装设计在生活条件日渐优越和强调物质为先的社会大环境下已经商业始祖,各种服装工厂的建立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对立状态,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接踵而来并日趋恶化,重新审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美学观,理解到设计是以客观供自然及其规律为基础和前提,通过人的技术活动使人的目的性与自然规律达到一致的创造活动,它要从人与自然的整体系统来考虑设计,“天有时、地气、材有美、工有巧”就是设计中要包含的由人到社会、人到自然、人到环境的思想,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把“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与审美观应用到服装设计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被古代设计理念影响下加以总结和完善,形成共生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对对防止现代服装设计的过于功利化、社会的过于物质化和防止传统文化的丧失及人文情怀的失落、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都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 闻人军.国学经典导读—考工记[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3] 刘明玉.《考工记》服饰染色工艺研究——试论“钟氏染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1)
[4] 宋玉立.《考工记·画缋》设计思想释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