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虎
【摘要】在这两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非智力活动中表现出的错误明显的多于智力活动,这充分说明:小学生运算错误心理因素干扰极大。
【关键词】运算法则和算理模糊不清
认识过程中的缺陷;思维定势的干扰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一个是感受—情绪—性格、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两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非智力活动中表现出的错误明显的多于前者,这充分说明:小学生运算错误心理因素干扰极大。
一、运算法则和算理模糊不清
算理和运算法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对运算法则和算理理解不透彻,计算就容易出现错误。
1. 借助课本上的框图理解算理。例如:计算56.28÷0.67时,可借助框图展示思路。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运用迁移的规律掌握运算法则。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用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进行迁移教学;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比较,尽管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同,但进行简便运算的性质却是相通的,所以运用知识的正迁移进行教学,学生理解的快,记得也牢。
二、认识过程中的缺陷
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审题时不仔细,感知笼统,容易忽略细节,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具体可划分为:
1.无意性错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看错、写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运算符号,把加法(减法)做成减法(加法);书写潦草,上下未对齐数位,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等等。例如:计算(82-42.5-5?)÷0.8+1这道题时,由于学生重视了括号内的运算和“÷0.8+1”的运算要求,而最后“+1”却容易忽视。于是前一部分成为强知觉对象,并在头脑中产生兴趣和注意,造成对“+1”这个弱知觉现象的抑制而被遗忘,造成计算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经老师指导和学生检查、检验,可立即纠正。
2.概念混淆错误。在运算过程中,除了对四则运算意义的运用外,还要使用数学术语,特别是经常遇到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速度、时间、距离、亩产量、亩数、总产量、节约、减少、降低、降低到增加、增加到等等,特别是一些相近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以致造成解题错误。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后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错误列式为(35+40)÷2=37.5(千米)。这是由于学生混淆“求平均数问题”与“等分除法”概念,把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当做简单的等分除法问题对待,这是概念混淆不清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平时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克服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就草率计算的不良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根据学生审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题组对比练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对比训练,例如:
(1)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4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
(2)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4,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有比较才有鉴别,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使学生审题错误率明显下降。
三、思维定势的干扰
1、思维干扰性错误。小学生运算时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套解题模式,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有10道口算题,只有第七题为二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其余均为二十以内的加法运算。结果不少同学把第七题也做成了加法运算。这是因为前六题都是加法运算,符号不变,学生只感知数字,不去注意运算符号要求,形成了思维定势而产生错误。
应当说明,思维定势在学习新知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抓住事物的共同点,形成正确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例如:五年级举办跳绳比赛,一班同学跳245次,比二班同学多跳80次,两个班同学一共跳多少次?有些同学见“一共”就“加”,不加思索地列式为:245+80+245=570(次)。这种经验性干扰,在分数、小数运算中也经常出现。
2、思维缺乏可逆性
小学生可逆思维能力差,是他们解答逆向结构应用题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在解答“某饲养专业户养鸡3000只,比鸭子的1? 倍还多300只,养鸭多少只”时,错误列式成:“3000÷1? +300”,或者“(3000+300)÷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用顺向思维解答应用题比较多,正向思维解题策略已深深扎根于脑海中,而不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再加上审题不仔细造成以上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可逆性思维的训练,运用加和减、乘和除的互逆关系,设计系列练习题组进行正向、逆向思维的转化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倒過来想一想”的逆向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