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芝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共建、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当代人际关系融合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学校里只有融入大家庭中,孩子才能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引导孩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有的教师组织小组学习时,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合作,而是为合作而合作,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及气氛的热烈;教师不是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合作学习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离开了自主,何谈合作?若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充其量,学生只是表演了一下“合作”,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小组合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合作教学中的“伪合作”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点有效性。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多维合作”,摸索了多维合作的一些形式:
一、“一对一”式合作
就像希望工程中的“1+1”牵手活动那样,首先,组织学习能力和成绩差、学习困难的同学填写帮助申请,我们课题组设计的申请表如下:
然后由教师组织筛选分类和汇总,将受助学生的相关信息给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之后,承担人在选择了受助人后,要制订帮助计划,填写帮助记录。帮助期限到了后,教师要对帮助的效果进行鉴定,要组织被帮助的同学采取适当的方式表示感谢,比如写感谢信,送感谢礼物等。
二、“一对多”式合作
由全班推荐选拔的主持人组织全班或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争辩,这里的“一”是指学生主持人;这里的“多”是指全班同学或某个小组的全体同学。主持人要讲究和全班同学合作的技巧,“一对多式”合作的基本要求是:
1.主持人应当学会“引爆”学生思维。作为学生主持人,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给学生发言和讨论的套路。比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主持人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探究,引领全班抓住课文的中心。
2.主持人应善于倾听、观察和调控。比如,要认真观察全班或全组同学的情绪,发现同学疲劳时可以适当地说个笑话活跃气氛。另外,学生在讨论中如果偏离了话题,作为主持人要及时进行掌控。主持人应当学会串联教学程序。注意导入、过渡语言、串台词的运用。
三、“多对多”式合作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小组教学要有效实现合作,必须实施“分”“合”策略。
1.合离不开“分”。分是“合”的基础。“分”包括以下内容:
①分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确定组员的方法很多:可以结合班级情况选用:一是根据对全体学生按总学科成绩排队,然后由高到低将总成绩前六名作为六个小组的第一组员,再由低到高取第12~7名作为小组的第二组员,以此类推,选出所有小组组员;二是根据语文兴趣和特长组选。选6名喜欢语文学科,并且语文方面(擅长朗读、写作能力较强、阅读量较大)比较先突出的学生做1号组员,担任语文科代表。其余学生,将按语文成绩分别排队交叉搭配,充分考虑学生性别人数尽量平均、性格和爱好互补,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组员确定后,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座位适当调整,尽量保证同一组组员座位集中,以便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研讨、交流等。
②分工。小组建成之后,教师要根据情况分给各个小组学习任务。可以分配给各小组相同的任务,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也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特点分配给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
③分步。各个小组组织合作学习时,必须有严格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必须清楚明白。这些计划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另外,谁是主发言人,谁负责记录,谁负责组织,这些都要计划好。
④分担。即捆绑式进行评价。课堂上,一个同学做得好,全组都受表扬。反之,一个做得差,全组都要受批评。期中期末考试,除了统计个人成绩外,还要统计各个小组的优良率,据此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年底评选先进学生时,依据先进小组进行评选。
2.小组教学中“合”的艺术
所谓“合”,即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小组教学中若是没有“合”,所谓的合作就算没有完成。“合”的方法主要有:
①互助合作。学生遇到难以解决问题,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攻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群策群力,既提高了小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在组织小组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靠众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②共享合作。小组轮流汇报是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成果共享的重要形式,它的优点是:空间规模小,学生能得到较多的交流机会。小组长要有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及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方法。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要注意:要全体参与,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看客。严格组织纪律,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活而不乱。
③辩论合作。课堂辩论是学生合作的重要形式。从实践来看,学生对这种形式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当然,辩论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辩论的前提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并且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联系旧知识或搜集材料获得自己所需的论据。同时,还要要注重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辩论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而不能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这就要求我们要选好辩题,要有正面引导,通过辩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展览合作。小组汇报适合学生思维成果的交流,而展览则主要是学生的物质成果,如作业,手工制作、绘画等。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交流方式中比较直观的方式。展览中要注意尊重学生,对于学生认为有隐私的内容,不适合展览。展览要结合语言交流等形式,强化展览的效果。比如要展览者介绍作品产生的过程及经验。展览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图片,视频等,让展览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