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摘要]目的:对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含漱法、雾化吸入法、镜下滴注法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镜室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首次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2%利多卡因含漱法(NEB)、雾化吸入法(SPR)、镜下滴注法(BI)。记录咳嗽、憋喘次数用以客观评估局麻效果。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结果:雾化吸入法(NEB)患者咳嗽数明显少,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暂停次数NEB组较其他组少。操作过程中需经气管镜吸引通道追加利多卡因量NEB组明显少。结论:NEB(雾化吸入法)是患者与操作者首选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支气管镜;雾化吸入法;利多卡因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重要的内镜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镜下刷检是支气管镜检查最常规的手段之一,对于无痰或痰量较少的患者,刷检的诊断意义很大,可明确病原菌,并进一步行药敏检验。电子支气管镜可在局麻下进行,创伤小,患者痛苦较少,操作方便,能看到的支气管范围大,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和次段支气管均可看到。但是对于患者来讲,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非常不舒适的体验。最难受的是气管镜通过鼻腔、咽喉的过程,还有检查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咳嗽等。患者对气管镜的耐受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局部麻醉的效果。
目前可共使用的电子支气管镜局麻药物有可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等,有研究证明,这些局麻药物效果相似,但利多卡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利多卡因给药主要有雾化吸入法、含漱法、镜下滴注法三种方法,临床实践观察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最佳,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镜室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首次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76例。年龄范围为27-71岁(中位年龄NEB组47岁、SPR组50岁,BI组51岁)。
2.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79岁之间;
(2)首次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
(3)心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无异常,无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HIV等),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不低,血小板计数正常,生化电解质正常;
(4)能够理解、完成实验步骤。
3.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80岁;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肺动脉高压、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
(3)全身营养状况差;
(4)大气道狭窄;
(5) COPD、哮喘病史;
(6)近期曾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
(7)不同意局麻疗效观察。
4.分组治疗
随机分为3组。给予2%利多卡因含漱法(NEB)、雾化吸入法(SPR)、镜下滴注法(BI)
5.麻醉方法
患者早晨空腹(禁食、禁水810,麻醉前平静休息5rnin,充分放松,避免紧张。鼻腔统一给予利多卡因乳膏麻醉。NEB组(雾化吸入法):术前20min开始,2%利多卡因5inl注入小容量药物雾化装置中,氧流量5L/inin,患者口含喷雾器,用口深吸气,鼻子呼气,持续约15min,共用2%利多卡因约5ml。SPR组(含漱法):术前20min 始,嘱患者头部后仰,张口并下颌抬高充分暴露咽喉部,给予2%利多卡因喉部喷雾,同时患者发出“啊”声,声带振动时,可观察到液滴振动。每隔5min喷雾1次,每次约5-7喷,连续3次,时间约15min,共用2%利多卡因约5ml。BI组(镜下滴注法):气管镜经鼻腔通至声门上方,通过电子支气管镜钳子通道注入10ml 1%利多卡因(考虑到经气管镜通道直接滴注利多卡因安全性问题,将2%利多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可起到与2%利多卡因同等的局麻效果,且总利多卡因用量减少),声门正上方注入5ml,过咽喉气管上部注入5ml,共用1%利多卡因约10ml。根据指南推荐,每组进镜后气管隆突处注入10ml 1%利多卡因。活检及刷检需要追加利多卡因按临床实际需求。
6.观察评价指标
通过对操作过程录音,第三方通过电脑软件分析声波变化,来客观记录咳嗽、憋喘次数。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操作期间患者配备头戴式有线麦克风,另一端接电脑,通过软件(Cool Edit Pro 2.1)完整记录整个操作过程,并对操作过程各阶段做标记,记录操作过程中声波变化。在本研究中咳嗽被定义为与平静呼吸长度不同的(较短)、突然发生的、在一次呼吸运动中频繁发作几次的呼气的声音;憋喘定义为吸气时相的声音,声波变化特征为正常呼吸运动周期中出现振幅很低的波形。咳嗽、憋喘次数由单独的第三方记录,录音会通过软件回放。
7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算平均值,3组间均数比较釆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计算构成比,组间差异性采用秩和检验(U检验、K-W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 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根据声音波形分析,统计的咳嗽次数,总体上NEB组(雾化吸入法)咳嗽数较另外两组明显少(SPR组、NEB组、BI组平均分8.8、5.6、7.8,p<0.001)。
三、讨论
此项研究是为了对比在气管镜检查時三种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的效果。通过统计总体局麻质量,咳嗽、憋喘次数来进行客观评估。有研究指出没有一种局麻方式可以绝对的减少咳嗽次数。而且在镜下活检时,活检银会与炎性的黏膜或肿瘤组织表面接触,这些部位收到强的刺激[1],会引起剧烈咳嗽。还有支气管肺泡灌洗时,灌洗液充满小气道,会刺激更多的周围咳嗽感受器,引起剧烈咳嗽。
在本研究中,总体来讲憋喘不经常出现。特别出现在经过会厌到达声门以及通过声门后的一瞬间,患者感到刺激性很强。这是因为当电子支气管镜通过咽喉部,刺激了喉上神经分支,继而引起咳嗽、恶心、干呕等,影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进行[2]。术前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在通过声门前后引起患者不良感受较轻,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方法,这也提示镜下滴注法、含漱法在气管上段、喉部下段麻醉效果欠佳。据本研究观察,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结束后,因为技术原因导致患者不能及时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随着时间延长,麻醉效果下降(此观点需进一步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产生约30-45inin效果。综上所述,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给予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局麻是患者与操作者首选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程玉生,陆志伟.利多卡因对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评价[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1): 38-40.
[2]孙军.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 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