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成本持续上升、融资环境偏紧和发展动力不足等,这些困难和压力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特征。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将持续“1—3年”的占65.2%,“3—5年”的占26%,“5年以上”的占6%,“1年及以下”的占2.8%。平均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会持续3.5年,这一结果值得关注(见表2)。
“三期叠加”阶段的困难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调查发现,目前结构调整的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制造业,制造业明显好于采矿业;另一方面,制造业内部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以医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制造业;此外,服务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对于资源型行业依赖较多的西部地区的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从目前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看,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而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化纤、有色金属等行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调查表明,目前资源型行业、原材料行业的景气状况相对较差,而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对较好,这一结果一方面体现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此外,从盈利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于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
企业能耗的变化情况也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与2013年同期相比,认为2014年以来企业的能源消耗“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的企业经营者占22.5%,“基本未变”的占56%,“明显增加”或“有所增加”的占21.5%。以5分制计算,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的得分为3,其中采矿业、化工、橡胶塑料、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的能耗下降较为明显,评价值在2.5—2.89,明显低于中值。
企业用工情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调查发现,2015年企业对大学生的招工计划要明显高于农民工,并且近几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调查结果显示,从不同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