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婉
笔者毕业前在站前小学实习。在这期间,区里组织的小学英语疑难问题研讨在站前小学举办,站前小学Mr.Bear参与了其中一节语音课的教学。笔者有幸学习和经历了Mr.Bear这节语音课的产生到逐步完善的整个过程,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其实简单是另外一种美。
【第一次修改】:简化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老师能否成功上好一节英语课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过低,课堂会显得单薄,孩子学习没有兴趣。教学目标过高,孩子无法在一节课中达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Mr. Bear准备的是四年级的一节语音课,四年级下册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五个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发音。五个字母开闭音节一节课教学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他将教学内容锁定在字母“U”和“E”,取义“You and Me”。并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稿】
Topic: You and Me
Teaching aims:
(1). Students can got the idea that the alphabets “Uu”and “Ee” ,each has two sounds(Uu /ju:/ &/?/)and (Ee /i:/&/e/).can read some simple words with “u ”and “e” after this class.
(2).Students can read the poem “You and Me” by themselves with the phonetic rules.
Mr. Bear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很多的活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许多环节成了走马观花,课堂热闹有余但是实效不足。
【二稿】
Topic: To be yourself
Teaching aims:
(1). Students can got the idea that the alphabet “Uu” , has two sounds /ju:/ &/?/.can read some simple words with “u ”after this class.
(2).Students can understand read and say the words “mushroom ,bug .useful”.
(3).Students can act the story “Ugly Mushroom”.
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老师将教学内容由两个字母减少为一个字母。同时,提高了情感目标的渗透。“减肥”之后的课,教学环节显得更加有条不紊,每个环节老师和孩子都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使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到了实处。
【第二次修改】:减少孩子的注意分散,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Mr. Bear在磨课的基础上给孩子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学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带有字母U的单词。可以说,故事很巧妙地承接了语音教学,并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但是,第二次试教后,“故事教学”的思路还是被否定了,为什么呢?
上课过程中,一到故事环节,孩子们完全被漂亮的课件吸引了。而且,故事本身包含的单词对孩子来说已经不是难点,孩子们很快便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并纷纷自告奋勇要求表演。孩子的兴奋,说明了孩子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说明了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但是接下来的试教,却完全不见了故事的踪影。
第三次试教,老师在发音规则落实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绕口令作为对新授知识的操练。同时,一首优美的小诗,作为整节课的拓展和升华。
相对上一次的试教,这节课更安静了,但是,依旧可见的是孩子言语中对知识的把握和脸上更自信的笑容。到这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真正用意。
语音课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习,利用拼读规律拼读遇到的单词,解决孩子英语阅读中的识读问题。在第一次的设计中,随着故事学习、表演的深入,孩子们将语音学习这一主要任务抛掷脑后了。而第二次的设计,用绕口令和诗歌来代替故事,以安静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代替热闹的故事表演,深化了孩子意识深处语音学习的主旨,将孩子的注意力成功地把握在知识点的掌握和突破上,避免了故事教学的喧宾夺主。同时,诗歌内容用心设计更是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进一步深化,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将课堂推入一个不可见的高潮。
【第三次修改】:简化课堂语言,与孩子尽情沟通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虑:小学的英语课是否需要整堂课使用英语?孩子能不能听懂?经过这次的磨课学习,我完全打消了这样的疑虑。
试教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一种实践,也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实践。虽然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对教学语言进行一番仔细的设计,但是,孩子真实的理解能力和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还是有时候让老师们猝不及防。拿本节课试举一例,Mr.Bear对于课堂语言的把握值得我们学习。
在歌曲导入之后,老师自然地顺着歌曲内容展开教学:
第一次试教:
T: Boys and girls,you know. There are 26 letters in English. Among them, which letter do you like? Why?
注:“Boys and girls,you know.”在衔接上存在任何作用,而且因为孩子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反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次试教:
T: There are 26 letters in English. Among them, which letter do you like? Why?
注:“There are”“ Among them” “Why?”虽然是出于语法和衔接的需要,但是,由于是孩子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同样给孩子对语言的理解额外增加了负担。
第三次试教:
T: We have 26 letters in English, I like A ,it is for an apple .Which letter do you like?
注:这样的表达虽然不见得像之前两种那么“豪华”,但是,却都是取自孩子的已学知识,孩子能够和容易理解。“I like A ,it is for an apple .”更是很好地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示范,有效降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差。
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作为老师,我想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精神。不同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能够尽量简化我的教学语言,让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更顺畅,更有效。
教学是美丽的。美在将原本千篇一律的内容演绎得丰富多彩,更美在将原来生涩难懂的知识变成孩子们身边的语言。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如花草树木呼吸空气,汲取水分那般自然。谁说简单不是一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