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菲
生活中,让人心生“羡慕嫉妒恨”之事常有。
最近的不安分,来自于姑娘U晒出的两张机票,杭州-伊斯坦布尔往返,重点是,非国定假期出行,并且长达15天!“二五以上,三未满”的同龄小伙伴们见此都纷纷瞪眼,表示能有半个月的假期简直令人发指。
诸如此类的经验并不少见,你若在正常工作日时发布游山玩水的照片,总会有人紧跟着哀号:“为什么你不用上班?!”
再看看那幅漫画吧。满脸愁容、举着双手排队走进OFFICE的人们显然是被迫的,因为背后有凶神恶煞的老板正用枪指着他们,一边呵斥道:“Its Monday,go to work!”天哪,可怕的周一又来了,又要去上班了。
瞧,不能愉快地玩耍,還患上了痛苦的“周一综合症”,一切的忧伤都来自上班这件事。
当真?
别闹了,细数过往那些摆脱掉朝九晚五的周末、假期,有几个不是在懒觉、追剧甚至放空中过去的?自由在眼前,也未必做了什么更有趣的事。罗素就曾在一篇名为《工作》的文章中总结:“有许多人,当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时,竟然想不出什么够快乐的事值得一做。”
千万别说这都是因为空闲的时间太短,没有大肆发挥的余地,也不必纠结于“请不了假”,这世上已然有“辞职”这一选项。
话题一旦进行到此,恐怕鲜有几个人不会面露难色、支支吾吾的:呵呵,日子还要过,我又没有土豪老爹,不上班谁养我啊。
叫嚣的勇气到此为止,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现实。辞不下手,是因为一旦失去工作就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莫说愉快地到处玩耍,大概连愉快也是没有的了,时间再多又能如何?
但,你看,那些自由职业者的日子看起来都很美好呢!这便是又一个议题了:不好意思,“不上班”并不等于“不工作”,自由职业者也不是只有“自由”的。说到底,没有白来的午餐,能力大小决定你选择生活方式的资格。
当“普通人”与“自由职业者”站在一起,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依靠工作求生,一个让求生看起来不那么像求生,而像求乐。所以那句“让喜欢的事情成为工作”并不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对一件事情有足够的热忱,愿意为之付出更多时,即便没有老板、公司进行朝九晚五的约束,人们也会走向工作台,去写作、去绘画、去拍摄、去设计、去……这与你充满激情地去规划自己的旅程,实质上是同一件事。
自然,热忱也好,激情也罢,都不会生而永之,但所谓能力、所谓机遇都不是随手可得,用最老土的比方来说,有一块好地,不耕,迟早也废了。何况,自己那块地究竟质地何如,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姑娘U的15天假期也不是白来。自己创业一年有余,几乎全年无休,所以晒机票的时候,姑娘U说:我值得拥有。
既然没本事胜任一份完全喜欢的工作,既然没本事玩儿成自由职业者,也别太难过,不如再去罗素那里寻个安慰吧:“很多工作能给予人们消磨时间和施展哪怕是最微小的抱负的快乐,这一快乐能使从事单调工作的人比无所事事的人幸福得多。”
瞧,至少上班能让你不费太多心思去规划这一天究竟该怎么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