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arina Seibel
在亚丁湾的海盗案件数量因2008年开始实施的反海盗措施稳步下降的同时,几内亚湾的海盗袭击事件渐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几内亚湾指的是从安哥拉到塞内加尔的一大片大西洋水域。西非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能源与贸易往来依赖于这一海上战略要道的安全。
2012年,几内亚湾的袭击事件数量第一次超越了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的作案数量。有组织的犯罪网络在几内亚湾进行的袭击目标常常是石油钻探和运输设备,给沿岸国家和外国投资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每年达20亿美元。运输管道越来越容易受到干扰,导致了保险费用的上升,进而对该地区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互动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几内亚湾的袭击既包括海上的海盗行为,也包括持械抢劫,其中后者占了大多数。这与亚丁湾的情况不同,那里的案件多为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这一关键的差异导致人们在应对几内亚湾的罪行时,主要依靠的是各个国家的努力和地区合作。
中国参与非洲安全行动的力度越来越大,例如执行维和任务和参与亚丁湾反海盗行动,但在几内亚湾维护海上安全的态度和作用还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利益何在
国际上对几内亚湾越来越关注的原因主要在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重要产油国都位于这一地区,例如尼日利亚、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刚果。最近发现的近海天然气田更加增强了该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中国与几内亚湾地区的双边经济联系就是这一格局的反映。由于符合中国能源进口多样化战略的要求,双方的能源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就石油进口量而言,安哥拉是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商,占进口石油总量的约14%。幸运的是,几内亚湾的海盗威胁目前对安哥拉向中国的石油运输造成的威胁是很有限的,因为船只通常向南行驶,绕经好望角,而不是北上前往几内亚湾的中心。除安哥拉之外,来自其他地区的石油进口十分有限,目前仅占进口总量的4.5%。这表明只要海盗和持械抢劫等事件的范围不向南扩大到安哥拉海岸,就不太可能严重地损害中国的能源安全。
虽然石油进口仍然有限,但中国对西非国家油气行业的投资以及双边贸易依然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入局相对较迟,但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对尼日利亚、加蓬等产油国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尼日利亚、加纳和刚果等还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贸易总额达到了246亿美元,针对钻井平台、油轮或是货船的劫掠对中国的投资和商业往来构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行动勉强
在多边层面上,中国对几内亚湾地区海盗行为的回应仅仅限于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关于几内亚湾的海盗和持械抢劫,迄今为止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了两个决议,北京均投了赞成票。为响应联合国的决议,2013年6月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举行了一次地区峰会,决定建立一个协作中心来实施地区海洋安全战略。
北京同样认为几内亚湾的海盗行为“是对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负面影响”,更倾向于地区性的解决方案,由该地区国家承担首要责任,并由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援助。这也正是现阶段国际社会对此作出的回应。
然而,相对于欧盟和美国,北京对几内亚湾地区动议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欧盟建立了几内亚湾紧急海洋通道,协助该地区的反海盗计划;美国则开启了非洲司令部的海上军事演习和非洲伙伴项目,为反海盗任务的军力建设提供支持。相比之下,中国仅仅于2013年向负责执行雅温得会议决议的西非和中非海洋安全信托基金捐献了10万美元。中国目前也尚未加入几内亚湾海洋军力建设平台,该组织的目的在于加强国际伙伴们在反海盗行为上的协作。
更积极的双边接触
相对而言,中国在双边舞台上要更为活跃一些,主要体现为反海盗演习和军事协助,目标在于提升该地区国家的实力。在2014年5月和6月间,中国海军第一次在几内亚湾的四个国家——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和安哥拉——完成了停靠。中国特遣部队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海军进行了首次反海盗联合训练,以“增强维护海洋安全和展开反海盗行动协作的能力”。在几内亚湾进行的首次军事演习表明中国越来越意识到了该地区遭受的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并希望为其后中国在对抗威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铺平道路。
北京还加大了援助项目的力度,尤其是军事援助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例如,北京向塞拉利昂捐赠了一艘巡逻艇,使得该国得以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进行巡逻。在这次捐赠之前,在两国建交的二十多年间,中国还向塞拉利昂海军提供了四艘轮船。贝宁同样从中国处获得了400万欧元用以购买巡逻艇的款项。尽管这些捐赠的数额不大,但对于当地军事实力的建设来说还是具有相当的价值,毕竟贝宁的海军仅仅拥有五艘小型巡逻艇。
中国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规模十分宏大,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共举行了接近两千次会议,这有可能成为与非洲同僚分享反海盗和海洋管理经验的重要平台。自从2008年以来,商务部和公安部每年都会在宁波举办关于海洋执法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犯罪调查、反海盗和持械抢劫行动、紧急援助,以及参观中国海洋执法机构。来自几内亚湾地区的非洲官员从这一项目中获益良多。
此外,几内亚湾地区正在成为中国轮船愈发重要的目的地。近些年来,由于非洲对安全的需求,加之中国造船业相对于西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使得这片大陆成为了中国商品的潜在出口市场。与其说这一趋势与北京的地区战略规划有关,不如说是受到商业利益驱动的,但尽管如此,这依然能够显著增强当地的装备实力。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2000至2013年间获得中国轮船的20个国家中有5个是几内亚湾国家——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纳和塞拉利昂。2012年时,中国驻尼日利亚的相关人士表达了北京加深与该国国防合作的兴趣。同年,尼日利亚从中国购买了两艘1800吨的近海巡逻艇。凭借着这两艘尼日利亚海军拥有的最大型、最先进的船只,该国成为了西非首个拥有中国战舰的国家。它们将执行保护近海油田和修复钻井等一系列任务。2012年,加纳也订购了四艘由中国公司制造的巡逻艇,希望能够打击海盗、提升渔业管理能力,并增强本国领海内的海洋安全。紧随其后,喀麦隆也签下了类似的订单。
新合作平台
几内亚湾地区面临的海洋威胁再次表明,中国利益在全球的扩张——在中国国界之外的国民、经济资产和经济活动不断增长——会成为影响北京外交决策的因素。截至目前,国际社会更希望通过地区合作的方式来应对几内亚湾的海盗威胁,而不是采取索马里式的经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除非几内亚湾遭遇到凭借该地区自己的力量无法应对的袭击,否则这种立场不太可能发生变化。这一大背景有助于解释为何北京对于几内亚湾反海盗行为的参与相对低调。
目前,中国对该地区海洋安全合作的支持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中国承诺要加大对非盟和其他地区经济组织的支持,并与西非经济共同体达成了建立戰略协商机制的协定,将军力建设、和平与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与跨国犯罪列为当务之急。这一机制可能会被用于讨论更多的合作机制。
与美国和欧盟等外部行为者相比,中国还没有与地区组织或是国家制定任何关于联合演习或是军力建设的针对性的项目。不过,对于几内亚湾地区国家的国际支持更加需要的是彼此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因此,中国与美国或是欧盟间一定程度上的互动与协调也是必要的。在2014年亚丁湾的反海盗联合演习期间,中国和欧洲特遣部队的指挥官就相关情况交换了意见,类似的交流应当在几内亚湾重现,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