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5-05-30 12:24宋文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财务决算结余分摊

宋文华

摘要:竣工财务决算是综合反映建设项目概算执行结果,对基本建设全过程资金运动结果的总结,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是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文章在笔者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对财务决算编制过程遇到相关问题及改进措施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竣工财务决算;水利建设

随着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水利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视,为了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使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结果符合相关规定,不会误导报告使用人及保证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准确性,编制出正确的竣工财务决算。

一、现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特点及作用

水利建设工程已完工,且达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条件后,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全部资金投入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是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经济效果的全面反映。

一般企业会计核算都是以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一次性投入的特点。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重点反映建设成本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是考核概、预算,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等执行情况;是分析投资效果,总结建设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用。对基本建设项目而言,只有年度财务决算是不够的。在项目竣工时,还应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来反映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全过程。

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

有些水利建设单位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管理不当、编制人员疏忽、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业务知识不了解等原因,从而造成了在工程竣工后,编制决算不及时、不规范,达不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在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在满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条件时,应做好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准备工作以满足编制需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简单阐述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有些项目法人从建设初期至完工有关项目决算资料收集不齐或应保管不当造成项目决算资料丢失等原因,在项目完工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才开始收集项目决算资料,增加了收集资料难度,从而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竣工财务清理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环节,清理主要有对各类债权债务、资产以及项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清理。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因一个项目中合同数量多、金额大、涉及面广、跨度时间长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又未对合同建立台账管理的单位。往往在清理过程中会造成因清理不全面而导致合同中价款未结算完清或多付价款等情况,会在工程完工移交后还有价款未付清或未收回多付款项,未计入或多计工程成本,导致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准确。

2. 债权债务清理。债权债务往来款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呆账、坏账等现象。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后,对未清理完的债权债务将缺乏相应的资金清偿渠道,相应的项目成本会多计或少计,增加了工程完工后的遗留问题。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对工程完工后一些实物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回公司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变现处理的资产产生收益或损失都应计入或冲减建设成本,有些建设单位对这类资产的转让收入直接计入公司经营收入,造成建设成本需增。有结余资金的项目,该结余资金按规定属各级财政性资金的要上缴国库或留作企业的没按要求进行处理。在资产管理中有些单位混淆了基本建设投资购建的自用固定资产和其他需要移交的固定资产的差别,自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建设成本中,在项目完工后该类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为单位经营性资产其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都会造成建设成本支出不准确。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有些单位在建立会计核算时不按概(预)算项目设置会计明细科目,建立的会计核算不能满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需要,概算执行得不到完整反映,由于平时工作做的不够细,在编制决算时还要调整相应的项目明细,加大了决算编制工作量。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

项目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时,仍然会存在部分少量工程项目还未实施完成,必然还需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支出存在。在有些建设单位由于未完工程及竣工验收等费用预留时不按规定比例计提、没有合理依据、超额列支或未纳入决算,都会造成工程建设成本不准确。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

待摊投资不能直接构成固定资产,但是取得固定资产是必不可少的费用性支出,应按规定分摊计入各项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中。在建设一个项目时,不可能只形成一个固定资产,往往存在一个项目建设最终会由多个固定资产组成。在各项费用支出中往往会有分摊对象、方法、标准不清楚,会造成各项固定资产成本计算错误。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不符合要求

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是决算重要组成部分,但个别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内容太少,没有把该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建设成果、移交资产等全面情况表述清楚或表述不全面。

(七)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达不到要求

基建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不熟悉,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全面基建会计核算,会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编制的决算存在不足或错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复杂的工作,财务人员不但要对基建会计核算熟悉,而且还要对基建工程非常了解,还要其他部门、人员配合,共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三、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改进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对此类情况建设单位从建设期开始,就应指定有关业务部门和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与竣工财务决算有关项目资料,并按要求设置台账进行归集,避免造成决算编制延期或因资料收集不齐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或编制错误等情况。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改进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应由专门一个管理部门牵头进行合同清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清理,明确合同清理的范围。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合同台账进行合同登记、管理,对未结清价款的合同应单独、重点进行管理,在清理时不容易出现遗漏。

2. 债权债务清理:对债权债务往来价款清理,特别是应收、预付款项应控制往来款项的额度,敦促有关单位或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报账手续,定期核对账目,按期足额回收,防止可能出现意外和损失发生。对应付款项等也应及时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结算,办理偿还等手续。在结算编制前,各项往来款均应清理完毕,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查明原因,按程序处理。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在项目竣工后,认真清理、准确核实结余财政性资金及自等资金,保证结余资金准确无误,清理后及时按规定处理基建结余资金。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在项目建账阶段,就应对设置的会计账簿,尤其是明细账应按概(预)算的明细项目形成对应关系,在编制财务决算时实际支出与概(预)算在口径上保持一致,使得更能准确的分析出计算出概(预)算执行情况,大大减轻了财务决算编制的工作量。对核算过程中的缺陷,应通过完善手续、调整账务等手段,使之较为规范。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改进

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在计提时应满足项目实施和管理需要,以概(预)算、合同等为依据,按合理依据、相关规定、程序将其列入工程建设成本中,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改进

待摊投资的分摊在资产形成过程中各项费用性支出由受益的各项资产共同负担的,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摊方法、受益对象分摊。确定由某项资产单独负担的用可直接计入该项资产中,对不需要分摊的资产不分摊待摊投资。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编制不符合要求的改进

说明书的编写应该有针对性和不同项目的重点,写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并具有项目特色能够反映项目主要特点的说明书。按规定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说明,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主要工作进行重点突出反映,对反映的情况应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靠。

(七)财务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基建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等,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使财务人员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熟悉掌握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除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上述改进外,建设单位必须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严格按设计文件、概(预)算中安排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列支建设成本,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在建设期内和建设期外费用的支出界限,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满足资产移交、决算编制及成本日常管理需要。

四、结论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能够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建设单位不但要注重项目建设管理还应加强资金管理、基本财务管理等。高度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以提高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淮河会计学会.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牛鲁萍.浅议中小型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财务竣工决算的编制[J].山东省农业管理工部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决算结余分摊
一种均衡协作配送子联盟满意度的成本分摊方法
竣工财务决算流程再造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浅谈公立医院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浅谈财务决算与会计档案管理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浅谈大型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
无形资产转移定价视角下的独立交易法与公式分摊法之争: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