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花
摘 要:朝鲜半岛的文学属于东北亚文化的研究范畴,朝鲜本土学者以及与之相邻近的中国、韩国等专家学者都对其文化形态做出过或多或少的研究。纵观整体研究,在对朝鲜半岛文学的称谓上略显混乱且并不统一,各学者综合各家言论之后认为应统称与朝鲜半岛相关的文学为韩国朝鲜文学。本文将具体阐释这一概念。同时,以崔雄权学者为代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总结出其文化审美特征并加以详细论述。
关键词:韩国;朝鲜;文学;审美特征
对于与我国相邻的朝鲜半岛的文学,中外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探索研究,然而总览各个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在对与朝鲜半岛相关的文学范畴方面,各学者对其具体的称谓相对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称谓。因而容易造成使用和理解上的误会和混淆,直至学者崔雄权较为明确地提出使用韩国朝鲜文学概念这一较为合理的论述。
一、朝鲜韩国文学概念阐释
首先可以看出,从朝鲜、韩国两国自身学者的研究出发,其大多都是站在自身立场进行定义。其中一度流传较广的是由韩国学者提出的“倍达文学”概念。这一理念主张以文学创作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为分类依据,不考虑其创作时代、创作所在地域,也不考虑其创作者的国籍,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使用语言为何种语言,即归为何种文学。例如,使用中国文字创作的作品即为中国文学,用英国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即为英国文学。此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学分类问题,看似有一定依据和道理,实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狭隘性。
在当时,通过这一理念可以得出,朝鲜半岛的文学即为用朝鲜半岛的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不少韩国、朝鲜的学者也都赞同这一类似见解。然而由此即产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朝鲜、韩国两国的学者指出在汉阳朝时期,世宗大王创造文字之前一千年已有记录的文学作品,照此理念分类即不能将此类作品算作朝鲜国文学。同时,如崔致远等文学家有大量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如此一来也都不应算作在内,显然这样是有失偏颇的。在当代,韩、朝两国学者也都明确表明,此类用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应算作其本国文学作品,即他们所说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南北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我们的祖先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把所经历过的和感受到的情感用丰富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此句话中的“古典文学作品”即指用汉语创作的作品,由此可见“倍达文学”存在很大的缺陷。
明确了这一点后,仍然存在一个问题:朝鲜、韩国分为两部分以前其文学作品应如何划分归属,将任何一方的作品划入另一方都显然并不合理,因而站在他国立场上使用“朝鲜韩国文学”是较为合理的。其包含范围据崔雄权教授提供的文献资料如下图所示。
二、朝鲜韩国文学文化审美特征
1.两种语言的结合创作
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进程影响,在朝鲜、韩国文学体系中,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时段,其文学作品是使用朝鲜半岛的语言及中文两种文字语言共同创作而成的,其中单纯使用汉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更是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朝鲜韩国文学三大古典名著的《沈清传》《兴夫传》以及《春香传》中就有很大比例地使用了汉字语言词汇,这就要求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语言素养。甚至是在当代,仍然有很多朝鲜和韩国文学作家使用汉语言进行文学创作。
2.以焦虑、伤感为主的美学特征
中国文学创作向来注重写意,同时着重表现一种偏向平和、宽容、理性的美感。相較于我国文学的美学特征,韩国朝鲜文学则以焦虑、伤感为主,也就是其两国学者所表达的“恨”的美学。此处的“恨”是指在心智上遭受外界造成的打击,并因此而内心产生悲愤、痛苦的心情,或者是在面临艰难困境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偏激性的、强烈而偏执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激烈,能产生较强的感染效果。
朝鲜、韩国两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也都通过其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其多部代表作品如《黄鸟歌》等都着重表现寂寞、悲苦的心境。而到了当代更是转变为突出表现亡国之悲痛。而其另一大特点即在表现苦痛心境时常使用较为滑稽有趣的表现方式。
3.自由灵活为特征的诗歌格律
区别于中国传统诗歌严谨、规整的格式要求,韩国朝鲜文学特别是其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诗歌作品创作往往不必受形式、字数等客观要求的限制,可较为灵活地进行文学创作。而诗歌作品自由表达并不代表毫无章法,其也具有一定的内在格式要求,需要遵从一定的书写格式,同时诗歌作品句式长短和字数要求并不是不可更变的。
诗歌作品自由灵活的表现特征也使得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涌现新的创作方式,韩国朝鲜文学也因此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4.独特的女性趋向性
由于其所处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其文化背景等多种原因,朝鲜韩国文学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突出女性的正面形象,以女性为描写的重点和核心。与一些国家的文学作品不同,朝鲜韩国文学作品在很早就出现了大量女性英雄形象,在其文学描写中,女性并不是柔弱的形象,而是同男性一样是具有力量感和英雄性的。这一点即可理解为其独特的女性趋向性。
5.南北统一的意愿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朝鲜和韩国两国的文学作品大多弥漫着强烈的亡国悲痛以及对国土统一的热切渴望。这些感情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即为集中的反战主题,对于战争的抵触和反思,对于家乡故土的思念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求和期盼,因此在表现上则多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由于朝鲜半岛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引发众多学者对其文学作品归属问题、表现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综上所述,对其文学作品统称为“朝鲜韩国文学”是有历史依据也是合情合理的。而纵观其各个历史的文学作品,也可发现其浓郁强烈的独特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崔雄权.论韩国朝鲜文学的概念及其文化审美特征[J].东疆学刊,2009(03):1—5.
[2]金鹤哲.949年以前韩国文学汉译和意识形态因素[J].中国比较文学,2009(04):61—71.
[3]刘介民.转型期的朝鲜-韩国文学研究综述——以延边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74—80.
[4]金英今.鲜、韩国当代文学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2):104—107.
[5]蔡美花,李雪花.顾与前瞻:中国学者对韩国汉文学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6—111.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