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佟雷
摘 要:文章从调节温度、净化大气环境以及维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其次重点介绍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流程,对树木种植与管理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帮助提升树木存活率,确保功能能够正常发挥。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森林培育;培育方法
一、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1、森林与温度
树木光合与呼吸作用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水分从叶片蒸发后还能够降低燥热的气温,对温度的影响作用可以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大面积种植森林,可以遮挡冬季的冷风,同样具有温度调节的作用,风速降低后森林保护区域的温度不会过低,保护树木安全存活。
2、森林与水分
森立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树木生长期间根系会快速的向土壤中深入,吸取地下水分。如果吸收的水分过多,通过树叶能够将这部分多余的水分蒸发点,树木仍维持健康的生长状态。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可以调节稳定,空气湿度也处于最适中的状态。
3、森林与大气
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从这一特征分析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大气中的CO2气体含量过多,会引发温室效应。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净化大气成分,空气中含有的粉尘颗粒也能得到更好的净化,营造清新的大气环境。
4、森林与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后形成的,滋养地球上的生物,但是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不同,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的养分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有了森林后的土壤,由于有森林枯落物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作用,死亡后根系的分解及其他林间生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林区的土壤富含腐殖质,养分大大提高,更加有益于植物的生长。
5、森林与生物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境,也是最大的基因库,森林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对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改变地球的环境,应当大力植树造林,进行科学的森林培育,增加地球森林覆盖率,以达到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森林的培育
1、苗木培育
大面积培育森林首先要进行的是苗木培育工作。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判断其中是否很有虫害隐患,将垃圾清除后整平现场,喷洒种植前的消毒液。根据规划方案将现场造林地整理成需要的形式。
播种期间要对种子播撒的数量进行调控。结合种植需求与场地调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播种方式,如果选用条播的方式,需要将种植区域整理成垄台的形式,间隔适当的距离。这种种植方法便于后期的集中管理,并且种植过程简单,要求种源充足。撒播不需要复杂的前期整地,将种植直接撒在种植区域即可,适合成活率高,并且种子产量大的树木品种。选择合理的种植技术,能够减少森林培育期间的成本支出,树木成活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树木生长初期培育人员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如果不利于树木生长,可以进行人工灌溉。观察树木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有虫害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对发病苗木进行隔离处理,避免虫害进一步传播,喷洒农药进行治疗。
中耕。为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和苗木根系的生长,要根据苗木的大小及苗木的特性决定中耕的深浅程度,浅了达不到中耕的要求和效果,深了伤及苗根,减缓苗木生长,还容易使苗木感病,致使育苗失败。除草。苗圃的杂草种类多,生长快,繁殖力强。杂草的生长会与苗木争夺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另外,杂草还是病虫害的根源,使苗圃病虫害蔓延,从而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及时清除苗圃地的杂草。间苗。苗木密度过大会影响苗木的质量,为保证苗木质量,要及时间苗,以为苗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环境,保证水分、养分供应充足,生长成优质苗木,形成壮苗。切根和截梢。优质苗木要有发达的根系,苗干粗壮,主根树种原根系只向下生长,侧根少,不利于移植后的生长,切根后可使苗木根系发达形成良好的根团,秋季切根可限制苗木吸收水分,并抑制苗木高生长,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形成壮苗。切根宜在速生后期和硬化初期进行,以两侧切根为好,切根深度在10~20cm。截梢是为了使苗木长得规范整齐。
2、苗木出圃
起苗。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冻及冻结地区,除雨季造林用苗随栽随起外,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伤侧根,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
起苗方法:①人工起苗。起播种苗时,先在第1行顺着苗行方向距苗行20cm挖一条沟,在沟壁下侧挖一条沟槽,根据起苗的要求切断苗根。再于第1、2行苗中间切断苗根,并把苗木连土推在沟中即可起出苗木。②机械起苗。用起苗机器进行起苗,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起苗效果好。
3、人工造林
造林地的选择及清理。为了发挥人造林的最大效益,需要选择土层相对深厚、土壤肥力较大的地段造林。造林地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荒山造林;二是农耕、四旁及撂荒地;三是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四是已局部更新的基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目的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造林地翻垦对苗木的成活、保存和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人工林培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造林地整理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水土保持作用,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清理的方法包括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清理、堆积清理。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整地前要根据造林苗木的大小和根系的状况确定整地面积和深度。根据造林苗木树种特性及苗木大小,确定造林初植密度、株行距的大小。当年生苗木,挖成60cm×60cm的明穴或暗穴。根据相应地区及相对树种来确定整地时间,严寒地区不能在冬季整地,否则会无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换在其他季节整地,会相对节约成本。而在相对温湿的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整地,但要考虑到造林的时间,因为整地过早,会使翻垦过的土地再次板结,还会滋生杂草,不利于新造林幼苗的生长。应当随造随整,或在杂草生长停止的秋季进行,因为此时杂草停止生长,土壤翻垦后还可以经过冬季的霜冻,减少土壤内含有的寄生虫。
造林方法:①直播造林。是把树木的种子直接播入翻垦过的造林地中;②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原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可靠的造林方法;③分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小结:在建筑物附近种植爬山虎,并使其攀附在建筑上,可以降低墙面温度。即便在那些不能种植木本植物的场所,也可以利用攀援植物吸附周围的灰尘。很多攀援植物对有害气体的反应十分强烈和敏锐,因而可以利用其作为环境监测的提示植物。
参考文献:
[1] 江荷,李茜玲,彭祚登.构建森林培育标准体系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 王希群.中国森林培育学的110年——纪念中国林科创基110周年[J].中国林业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