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5-05-30 10:48:04廖政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效率课堂教学

廖政文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率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此话题浅谈如下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出示投影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作用。

二、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四、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放开尽情展览

算术是一门比较抽象、思维规律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惟正是从具体型象思惟到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指导学生成功实现两者的过渡就需求在课上让学生放开尽情展览,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追究。事情的真实情况上经过动手操作所取得的感性意识比眼看耳听的要深刻得多。如:在教学圆形的时刻,在钉子板上能不可以围成圆呢?因为这一并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可以立刻了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个儿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它们立刻施展,在钉子板上是不可以围出圆的。这么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深刻思考,因此开阔视界、提高知识、培育有经验,进展个性工作特长,使学生获得各个方面配合得当的进展。这种动手实践的课,亲身体验认识,有帮助于学生个性的施展,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气氛中施展假想、有决心创新,既尊重另外的人的见地又勤于深刻思考,因此培育学生敢于考求的神魂和富于拓宽的质量。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在一节课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了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就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2]柯慧;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年16期

[3]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22期

[4]赵燕;数学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14期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效率课堂教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