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问题分析オ

2015-05-30 05:30:50刘晓敏��
中国市场 2015年2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新常态商业银行

刘晓敏��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战略上必须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需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普惠金融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205

2014年我国GDP比上一年同比增长74%,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另一方面更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步入关键时期。“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重点方向。

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1普惠金融发展缓慢、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是在2005年引入普惠金融的概念,但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却是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这段时间属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萌芽阶段、探索时期,发展相对缓慢,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仍较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纳税占到50%,所贡献的GDP达到60%,完成的发明专利超过70%,创造就业接近80%,但目前能够获得银行信贷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不足50%。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在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率与渗透率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2普惠金融的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

一方面,金融机构数量仍不能满足普惠金融需求。据统计,2013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209万个,从业人员3567万人,见下表。可以看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相对较少。同时,在服务普惠金融的机构体系中,县域及广大农村的机构网点数量也相对较少,总体上,普惠金融供给量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从业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难以为当地提供成本低廉的信贷支持;从业人员业务素养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无法提供满足普惠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3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普惠金融业务的监管法规尚处于空白,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普惠金融服务又快速发展,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有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失控或投资者保护缺失,这对金融监管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

2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新挑战

2.1信息化能力

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银行信贷业务呈现零售化特征,客户分布广,单笔金融服务成本越来越高,收益却比较低。因此,如何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积累和分析,打破普惠金融传统方式存在的不足,实现金融服务模式的批量化、专业化,降低服务成本,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解决的新难题。此外,随着新型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他们对移动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和移动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2创新能力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鼓励大力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以小微企业居多。而这些新型小微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普惠金融需求较大。但由于这些小微企业主要是以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与银行以有形资产抵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模式不相适应,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银行必须加快创新,构建与轻资产型小微企业特征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普惠金融供求不匹配的问题。

2.3风险管理能力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发展普惠金融普遍存在风险大的问题。金融产品创新在带来新的收益增长点、转移和分散部分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同时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客户群体数量大、客户覆盖范围广、偏远地区客户多、业务种类多样等特点决定了普惠金融的风险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普惠金融的风险将进一步显现。首先很多新主体、新产业、新企业、新技术尚处于成长期,还未发展成熟,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外部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严峻的风险考验。同时,此前央行两度降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不良贷款呈现增长态势,因此商业银行还面临着自身的内部风险问题。

3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新难题

3.1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解决普惠金融“供需不匹配”难题

为解决普惠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考虑新型小微企业的资产特点,在客户准入、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关键环节区别对待、创新品种,开发更多的适合于小微企业特点的贷款品种,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信贷产品。比如,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建立以知识产权抵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服务模式,并加强与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的联动合作,“投贷结合”,共同为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3.2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难题

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批量化和专业化运作,金融互联网化具有网络覆盖广、综合成本低、信息储量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传统方式中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问题。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而言,在建设好传统物理网点渠道的同时建设好电子渠道。如建设“三农”直销银行,推进涉农电商服务;借助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的机遇,大力推广微信、手机银行、微博银行等,发展涉农移动金融服务。

3.3实施专业化风险管理,解决普惠金融“风险大”难题

当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持续反弹,小微企业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银行应从产品创新的源头做好风险管理;加强制度规范,减少操作风险;做好产品的后续评估工作,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降低信息不对称,构建更适应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特点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

4新常态下发展普惠金融的几点建议

4.1加强普惠金融经营与监管创新

第一,坚持稳健运营,走商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普惠并不等同于做慈善,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只有盈利,普惠金融业务才能维持下去,因此要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把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和商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并全面做好风险的识别、管理与控制,实现稳健经营。第二,进一步完善差异化金融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体系,适度提升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低收入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在不良考评指标上适度体现差异化监管。

4.2强化普惠金融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如对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给予一定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和差别税率,或执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第二,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环境。比如推进基层经济合作担保组织建设,提升普惠金融的担保能力;探索建立普惠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能力;完善土地资产的抵押、拍卖评估和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土地融资功能和押品变现能力。

4.3优化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

第一,建立完备的银行征信体系。要围绕城乡居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加大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要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构建起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保证贷款“三位一体”的普惠信贷产品体系,实现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的专业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与保险体系,分散风险,有效解决普惠金融“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主动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实、做好普惠金融。

参考文献:

[1]刘增彬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华北金融,2014(10)

[2]娄飞鹏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问题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4(6)

[3]吕家进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J].中国金融家,2014(8)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新常态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3:55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3:33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