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惠��
[摘要]在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粗放型发展,在这种发展方式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亟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集约化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实现彻底的转变,需要对现有的转变成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本文中,介绍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对其进行评价的必要性,从而有效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038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而且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转变,在节省资源及能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1..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我国,预计到2020年,人均GDP将会比2000年翻两番,而且将会实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可利用的资源急剧减少,这样一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再继续,而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中,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1.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产业,第二产业的地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服务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中,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进而通过消费的提升带动经济的增长。另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也将更加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1.3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中,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不重视。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将速度与质量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同时,通过加大科研的力度有效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质量与效益并行。
1.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当前,我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要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来实现,扩大内需之后,各类社会消费品会大量增加,这样一来,与之相关的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在进行消费时,选择将会变得多样化,由此,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之后,第三产业将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另外,农业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消费需求也会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到切实满足,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科学技术会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科技消费,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的必要性
2.1评价的目的
第一,综合评价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与状态。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具备一定的进程及状态,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评价还未形成统一的方法,因此,这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充分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和状态进行把握。第二,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我国在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确定了具体的要求及阶段性目标,然而从整体上看,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比较无序的。但是通过科学的评价之后,就可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态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样一来,相关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就可以良好地进行决策。第三,推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实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现有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之后,就可以进行量化研究,进而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体系,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良好地发展。
2.2评价的作用机制
通过完善的评价作用机制,可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有效地评价,进而发现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进而实现健康的、快速的转变。在评价作用机制中,具备完善的作用机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最终得出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保证转变过程始终处于正轨之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设计原则
第一,指标适量原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都是评价指标,不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无法囊括全部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选择,在选择时坚持指标适量原则。具体说来,就是在设计指标时,要带有目的性,将能达到评价目的的主要内容全部覆盖。第二,客观性原则。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保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状态及本质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以及全面性。第三,动态性原则。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坚持动态性原则,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调整,使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对象之间更为符合。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如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将无法再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可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一定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或者保证指标的数据来源既可靠又广泛。第五,有效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至少要能在某一方面如实反映评价对象的特性或功能,评价信息产生之后,还要能够纳入相关的评价过程,并保证具备客观性。实际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程度非常高,在选择具体的指标时,要避免发生重叠和关联,进而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3.2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困难程度是非常大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非常广,几乎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全部都包含在内,这样一来,在选取指标时,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很难具有代表性,同时,在具有选取价值的指标中,具备可操作性的指标比较少,再加上研究的有限,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过,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及参考权威数据资源之后,可以设计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评价的可操纵性,在选择指标时,均是可量化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指标,同时也是核心内容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同时,主体框架中,还包含城乡结构、民生因素以及经济增长因素等。
3.3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中,总共包含七大部分:经济增长、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创新、城乡结构、人本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在每个大的部分下再分设更为详细的评价指标,进而有效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价。
4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根据恰当的方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具体的权重指标,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主观赋权法,得到相关的统计数据之后,人为地对数据进行判断,并借助特定的数学分析模型或方法,来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予以确定;第二,客观赋权法,以原始客观的真实数据为主,通过搜集整理,借助特定的数学分析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第三,组合赋权法,这种方式是将前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三种确定权重的方法各具优势,不过组合赋权法的实用性更强。其次,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完成之后,就需要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熵值法等。
5结 论
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能够准确掌握评价的过程及情况,不过,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方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清楚掌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态,进而有效地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萌,周杨,王丽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79-80
[2]邓平,邓娥国内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1(7):118-121.
[3]石宏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与地区间差异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1(9):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