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仁 边长春 岳耀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数量较多、种类繁杂的自然灾害发生,近几年由于世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灾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应急测绘由于能够准确得到灾情险情的重要情报,使应急部门能够准确而快速的进行应对与救援,因此显的非常重要。文章探讨了如何建立起应急测绘的保障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军民融合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且大多在偏远地区,一旦发生险情,如果没有对灾区有应急测绘响应,救援工作便难以展开。目前我国通过军民融合,保证测绘信息产品更新速率,现在军地测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诸如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遥感测绘技术等多种技术已经装备在多个应急测绘团队中,能够为我国各地域支撑起一个高效、立体而系统化的应急测绘保障系统。
1 军民融合共享资源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双方皆有自己的测绘系统,树立军地双方一盘棋的思想,共享地理信息测绘成果,能大大降低重复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测绘成果的现势性,最大限度挖掘测绘资源潜力,提升可操作性,最大效能的发挥效率。
2 建立应急测绘保障体系的核心思路
应急测绘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因素。因此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的机制与能力:
(1)具有快速响应能力:自然地质灾害本身的发展迅速,难以预测,因此应急测绘保障系统需要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在第一时间从数据库内调出事发区域内的各类地图与数据,对交通能力,周边应急能力、测绘资源等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分析,得出多套应急测绘辅助方案。为救援提供数据基础。
(2)能够掌握全局:只有应急部门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灾害现场的全部状态,才能更加有效并且快速的处理地质灾害。因此应急测绘指挥系统需要具有快速调配的能力,能够保证多个设备安全进入工作岗位,获得现场的视频、声音与图片等视觉资料和三维影像和三围光点云数据等数据资料,并能在现场对此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使其能在空间维度上进行形象的展示,保证指挥部门能够掌握灾区的即时情况,无法处理的也能及时上传信息处理部门进行有限快速处理,保证为相关部门提供灾区最为全面的数据。
(3)对资料进行快速分析:工作仪器在拍摄和监测到多种资源后,具有快速处理的能力,能对受灾范围、受灾影响人口,基础设施毁坏程度,交通毁坏程度,房屋损坏程度等进行分析与上传,为灾害评估,救援方案设计,灾后重建等多个项目提供数据资料的保障。
(4)快速提供救援解决方案。当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紧急建立救灾小组和救灾部门,派出救灾小组和无人机,救灾部门通过在数据库对灾区数据资料进行调取,结合最新的卫星灾区图样进行分析,制定救援战略。在救灾小组进入灾区后,对灾区进行精细扫描,返回给救灾部门,救灾部门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战略调整,因此只有快速获得信息,才能更快的制定应急方案,才能挽救尽可能更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3 应急测绘保障系统组成与建立
3.1 应急测绘系统针对的目标决定系统要求反应迅速、分工明确
如与后防部门进行互动,则需要:摄影观测→观测设备采集数据并发射信息→基站或其他接收设备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并存储→反馈指挥,如果是现场指挥则为摄影观测→采集数据并处理信息→应急影像资料输出→反馈指挥并将数据上传或暂时保存,整套体系反应迅速,囊括周全。当突发状况产生时,首先由卫星、无人机通过观测,确认影响范围并上传影像资料,与过去的测绘资料存档进行比较,后方指挥部制定救援战略。派出救援小组进入事故影响区域,进行现场测绘,摸清具体情况,为前方群众提供紧急医疗救助,为后方部门制定救援战略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
3.2 应急测绘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要求分工明确集成度高,以保证应急测绘的可用性
(1)航空摄影。对于灾后救援,首先需要得知灾区的环境变化情况。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可以获得有效分辨率在0.2米以内的灾区航空图像,保证救灾团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人员和环境情况,保证了抢险救灾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动,对灾区进行行之有效的救援活动。而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则可以制作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航空影像地图。为救灾的整体布局规划、灾情评估与重建等诸多项目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通过这两者对灾区形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判断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高危地段。再通过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对高位地段进行细致而综合的排查。为交通抢通,保证物资输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通过使用卫星通讯、卫星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大范围测量,然后使用地面移动测量,地理信息获取,得到局部区域内的精准测量。再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计算,由此可以除自然灾害以外的事故灾难、卫生事件、社区安全事件等大范围的公共事件提供快速有效可靠的测绘,为应急部门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飞行器对目的区域进行大范围侦测,由于飞行器不易受到干扰,且速度较快,能够保证侦测的速度和效率,是整个应急测绘的眼睛。航空摄影的主要方式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无人机与卫星分工各有不同,无人机的由于其体积小、成本低、无需机场、维护方便、飞行高度低分辨率高,并且可同时使用多架无人机对目的地进行快速扫描,可以对距离无人机较近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则是针对较大范围内区域的高分辨率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技术。由于使用无基站与无像控点技术,完全能够适应灾区的恶劣条件且分辨率高,可以在三天时间内制作出有效分辨率为20厘米,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内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而卫星测绘图像,由于其距离较远,精度较低,对于局部救援可用性不高,只在缺乏高分辨率测绘数据时才作为首要选择。卫星由于其快速稳定且长时间的监控,能够对灾害进行预测,同时对整体进行规划,是整个应急保障的基础,使救灾部门在战略上进行有效的布局。
(2)数据采集,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的精确测绘,掌握现场的详细资料。外业数据的采集:移动测量系统使用全景相机获取实景、全景影像与视频,通过激光扫描仪对距离、角度进行测量,提取其中信息,获得三维影像和三围光点云数据,再通过与其他设备进行联动和配合,获取现场的第一手精细化数据。内业修测则是已测量过的现场因二次灾害产生了地质变化,可利用该区域的原数据与现有测绘数据进行比对和更新,实现数字线划地图的实时更新。
(3)数据资料的系统管理。该系统的任务是通过数据库技术将将平时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常规测绘数据,各级控制点数据,多比例4D產品数据以及专题数据的测绘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存储和管理。同时数据网络化,具备更新能力,保证各级应急单位在各个时间都能获得最新的灾区数据。
(4)数据影像资料的输出。在应急车移动站内,通过快速打印出所需的测绘图,方便现场指挥使用。成为应急影像资料输出。而如果需要与后方指挥部进行沟通,则需要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由于灾区基础设施基本瘫痪,因此数据远程传输系统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传输,实现现场应急数据的上传,与远程指挥中心的视频语音通讯。
(5)后勤保障。意义是保障应急测绘系统在工作区域内的正常运作。由于情况未知且多为恶劣情况,因此通过对车辆进行特殊改装,保证其在无外界能源补给的情况下,满足现场仪器的正常且不间断的工作,对急救人员进行食物于水的供给以及对医疗物资,满足突发情况的应对。
4 结束语
应急测绘保障系统是对灾区人民的保障,建立起完善的就在体系,对人民的保证,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考量,将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