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30 15:51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2004~2013年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分析其动态变化,并研究福建省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万元GDP生态赤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0.522 ghm2,下降到2013年的0.247 ghm2,这说明研究期间福建省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福建省GDP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超万元GDP生态赤字的下降速度,区域生态赤字在增加,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仍不容乐观。万元GDP生态赤字与多项社会经济指标显著相关,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万元GDP生态赤字存在强烈影响作用。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296-03

Study on Dynamic 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in Fujian Province

XUE Ruo-han

(Department of Geographic Science,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d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from 2004 to 2013 in Fujian,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 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4 to 2013, ten thousand yuan GDP in Fujian dropped to 0.247 ghm2 in 2013 from 0.522 ghm2 in 2004.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had been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wth rate of GDP in Fujian Province was far more than the decline rate of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regional ecological deficit was on the rise.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ujian was still not optimistic.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and a numbe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hich showed tha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en thousand yuan GDP ecological deficit.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defici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Fujian Province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ackernagel等[1]首先提出的,由于其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定量研究中。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一步围绕区域生态足迹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展开研究,如郑怀军等[2]、岳立等[3]、琚存勇等[4]、倪琳等[5]先后对辽宁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和长沙市等地区的区域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生态赤字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中的常用分析指标之一。区域生态赤字是因为区域生态足迹超出该地区生态承载力所能提供的范围而形成的。将研究时段内的区域生态赤字比去同时期该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即得出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的万元GDP生态赤字,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区域资源供应限制之间关系的表示,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區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对区域生态赤字与其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在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政策时,更好地提供导向和理论支持。

笔者选取了2004~2013年福建省社会经济各项指标数据、居民消费量数据和GDP总量数据,对这10年期间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并且探讨了万元GDP生态赤字动态变化及其与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福建的社会经济建设和海西发展,同时也可为其他省市分析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以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海、陆、空交通便利。全省共设9个区市,1个综合实验区,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4个县,目前全省陆域面积为12.4万km2,2013年全省人口3 774万,年GDP总量达到21 759.64亿元[11]。福建省近年的各种统计资料较为完善,便于收集进行研究分析。

1.2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来自2005~2014年《福建统计年鉴》[11]中的福建省居民生物资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数据、土地资源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

1.3 研究方法

1.3.1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区域的万元GDP生态赤字,首先要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生态足迹,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将研究区域人口的消费量,转化成生产这些消费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而得出结果。由于目前计算生态足迹中通常是把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6大类,而各种类型土地的生产力不同,因此,在计算中需要引入将某种土地类型的最大生产潜力与全球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平均生产力相比較得出的均衡因子,将各种土地类型面积转化成相应的具有全球平均生物生产力的面积当量后再相加[6-10]。

生态承载力计算的方法是将研究区域内具有生物生产力、能提供可再生资源和能吸收二氧化碳的陆地和水域面积加和。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型的土地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可能不同,在计算时需要引入将研究区域某种土地类型的平均生产力与全球同种土地类型平均生产力相比较得出的产量因子,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6-10]。若区域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就认为区域存在生态盈余;反之,则说区域存在生态赤字。

该研究所采用的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以及所选用的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均是参照全球足迹网络(WWF)的《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基本方法和框架(2011版)》[6]中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取值。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依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建议,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9]。计算公式如下:

EF=N·EQFj·icipi(1)

EC=N·jaj·EQFj·YFj(2)

式中,EF是区域总生态足迹;N是人口数;i是消费类型;j是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ci是第i种消费的人均消费量;pi是第i种消费的平均生产力;EQFj是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EC是区域总生态承载力;aj是人均实际占有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YFj是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产量因子[6-8,10]。EF和EC的计算结果的单位都是ghm2,即全球公顷,1 ghm2代表全球平均生产水平下1 hm2土地的生产能力[6-8,10]

1.3.2 万元GDP生态赤字计算。

将区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值即区域生态赤字,比上该区域GDP(以万元为单位),即得出该区域的万元GDP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赤字计算公式如下:

EDGDP=EF-ECGDP

式中,EDGDP是万元GDP生态赤字,单位是ghm2;GDP表示区域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以万元为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4~2013年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计算及分析

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12],将粮食、木材等12个项目的居民生物资源消费量折算成我国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将原煤、电力等8个项目的能源消费转化成消耗热量,参考《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2589-2008),折算成我国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两项相加计算得出生态足迹。由于计算采用的是居民消费量,而非

生物量数据,所以没有用进出口贸易量调整。同时,根据土

地资源数据,计算福建省的生态承载力,并对比生态足迹,得出生态赤字;然后将生态赤字除以GDP值得出万元GDP生态赤字,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04~2013年福建省的GDP总量保持上升且上升势头明显,从0.576万亿元增至2013年的2.176万亿元,增长了277.78%,增长高速稳定,每年的增长相对匀速。同期内,福建万元GDP生态赤字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福建的万元GDP生态赤字为0.522 ghm2,2013年下降到了0.247 ghm2,下降了52.68%,最大降幅出现在2007~2008年,而2004~2007年以及2008~2013年,万元GDP生态赤字下降的趋势都平稳缓慢。GDP总量的增加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区域经济的增长,而万元GDP生态赤字的大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程度的高低。由表1可知,2004~2013年福建省在GDP迅速增长的同时,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稳步下降,这反映出福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GDP总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万元GDP生态赤字下降的速度,所以总的区域生态赤字依然呈现增大趋势。

2.2 万元GDP生态赤字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

在近年众多学者对于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常采用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即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的程度,找出事物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揭示其相关的程度[4]。该研究亦采用类似方法,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对影响万元GDP生态赤字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该研究选取2004~2013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单位国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这6项指标作为相关分析基本因子,数据见表2。

根据表2中的数据,用回归分析分别计算万元GDP生态赤字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单位国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这6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系数,以此分析各指标对万元GDP生态赤字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除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8以外,其余的5项指标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且这5项指标的显著性程度都很高。这说明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单位国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这5项主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万元GDP生态赤字有显著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3年福建省万元GDP生态赤字一直都存在,这表明在2004年时,福建省的区域生态足迹就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早已出现。在整个研究期间,万元GDP生态赤字只是缓慢下降,并没有消

除,说明在这10年内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呈现不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研究期间,福建省的GDP总量、城市化水平、各项经济指标等都在不断提高,但万元GDP生态赤字在不断减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10年间福建省在经济发展中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视和采取的举措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但是分析结果也同时表明,GDP总量增长快,增长幅度大,在10年内增长了277.78%;而万元GDP生态赤字下降慢,下降幅度平缓,10年内下降了52.68%。由此可以推论出,在研究期间,福建省总的区域生态赤字依然呈现增加趋势,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仍在继续偏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同时,对万元GDP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说明,福建省的万元GDP生态赤字与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单位国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因子显著相关,这说明研究区域中不同的人口规模和比例、经济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对万元GDP生态赤字的变动产生密切的影响。因而在制定人口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时,应对此影响加以考虑,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万元GDP生态赤字。未来,福建的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随着总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区域生态赤字也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所以,一方面要倡导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要着力于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同时要向社会推广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习惯,这样才能在GDP不断增加的同时继续缩小万元GDP生态赤字,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数据条件等的限制,该研究未考虑科技发展等因子的影響,还有待在后续研究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WACKERNAGEL M,REES W E.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7,20(1):3-24.

[2] 郑怀军,魏金波,刘欣.辽宁省2010年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5):101-105.

[3] 琚存勇,蔡体久,吴国春,等.黑龙江省近五年的生态足迹变化与影响因素辨析[J].森林工程,2013,29(1):101-105.

[4] 岳立,赵婷.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25-30.

[5] 倪琳,张欢,余红梅.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4,35(1):69-73.

[6]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Accounting for demand and supply of the Biospheres regenerative capacity:The National Footprint Accounts underly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EB/OL].(2012-02-20)[2015-07-20].http://www.footprintnetwork.org/images/uploads/Methods_Paper_Draft_2011.pdf.

[7]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中文版摘要[EB/OL].(2014-09-29)[2015-07-20]http://www.wwfchina.org/content/press/publication/2014/LPR2014summaryCN.pdf.

[8]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生态足迹与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EB/OL].(2014-04-03)[]http://www.wwfchina.org/content/press/publication/2014/CN2014footprint.pdf.

[9]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王之佳,柯金良译.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00-200.

[10] 薛若晗.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427-6429.

[11]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 [EB/OL].[2015-07-20].http://www.stats-fj.gov.cn/xxgk/ndsj/.

[12]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Statistical Databases [EB/OL].[2015-07-20].http://faostat3.fao.org/home/index.html.

猜你喜欢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