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周期理论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05-30 19:30:25杨明霞
科技资讯 2015年28期
关键词:周期新常态中国

杨明霞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中国经济形态作以宏观的概述,并且,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简要的梳理,而后,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做出解读,以供学者与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周期;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a)-0000-00

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经济体处于经济增长疲软的状态,而中国经济依然处于活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经济发展几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强烈冲击,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创作。自从2011年以后,中国经济结束了两位数的增长趋势,面临着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显然,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规律来审视中国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总体,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当然,除了周期性因素所造成的因素以外,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1中国经济新常态

时下,中国的经济正步入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科技要素更高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全新发展趋势。对待中国经济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回顾与审视是极为必要的。而作为指导性工具的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梳理过程中,对中国当下经济的现状,无论是宏观上的,还是微观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和实践功用。换言之,虽然,中国经济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势,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仍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原理上来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审视中国当下经济的态势,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鲜明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浅要的阐述,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做出较为科学的解读。

2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概述

在一个世纪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矛盾,对经济周期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会呈现出“繁荣、衰退、危机、停滞、繁荣”阶段的周而复始状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它也是经济危机和周期产生的根本源泉,马克思分别从消费不足、比例失调及利润率趋于下降等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进行了阐述。

2.1消费不足理论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它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进行了深层次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体制下,资本家以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无情的占有了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尽可能的获得更过的剩余价值,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降低工人的待遇水平来减少企业的工资支出。资本家积累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用于消费的收入逐渐减少。而劳动力的收入不足导致他们的购买能力低下,这就导致商品堆积,即产能过剩。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基础是所生产的商品要销售出去,而作为消费者主力军的劳动力购买能力的不足,就导致资本的剩余价值处于搁浅的状态,社会再生产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危机的产生。

2.2比例失调理论

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论述了因资本主义两大部类生产的比例失调而引发了经济危机。恩格斯也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稳定存在的关键要素,而社会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企业和各个部门沟通顺畅,也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企业和部门之间合理配置。马克思认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是资本家的本质,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会尽可能的占有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就使得生产结构和分配比例出现不合理的局面。社会大生产的不断推进,使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断的在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重新的分配,由于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存在,使得生产结构和分配比例失去该有的合理状态,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3利润趋于下降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提到:“利润率的下降会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形成,从而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发展的威胁”。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和劳动力过剩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斷爆发。

3从马克思主义周期理论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3.1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对经济周期性做了严格的论证和说明,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性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起的,它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殊存在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就制度而言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存在资本主义中的基本矛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发生。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的建立时间不长,许多经济体制还亟待完善,经济政策的改革还在摸索和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与其他各国经济体的联系日趋紧密,因此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周期波动的现象。马克思将一次经济波动划分为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并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波动的集中体现。但国家经济不可能持续的高速增长,必将经历经济放缓的阶段,因此,2011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也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相一致。

3.2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要不断优化,建立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为经济创造了活力,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条件,是摆脱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资,使得商品流通的速度增快,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使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重新分布,社会的消费结构和职工待遇也相应改变,这就使得停滞的社会再生产出现复苏,从而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以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中国经济要想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束缚,必然要经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而深层次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国经济长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端的商品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必须摆脱这种模式,建立真正意义的创新型国家。

3.3经济新常态下要拉动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更加先进、生产规模扩大,但是增多的商品需要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才能为其在生产创造条件。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一定要做好消费这篇文章。中国有极其庞大的消费市场,要激发广大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稳定运行。

4结语

简言之,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从集约型经济转向粗放而后又转向集约,仍是有着马克思经济规律的印痕。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尽管诞生了有一百多年,但是它的核心内涵仍旧可以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周期理论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一个新的思路,需要广大学者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赵宜.从经济周期理论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09)

[2]丁纪岗.经济周期理論发展脉络与经典学说回顾[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6)

[3]陈乐一.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周期理论简评[J].湖湘论坛.2000(02)

[4]汪浩瀚,孙伍琴.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与统计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1(02)

[5]彭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猜你喜欢
周期新常态中国
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数字频率计问题分析
用等效的思想求简谐运动的周期
晋西北偏关县55年降水周期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红沿河核电站调试启动阶段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首次执行的安排与跟踪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10:20:41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