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宽
【摘要】在经济时代,无论是国内的竞争,还是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取决于创新能力。结合我国以往的基础教育来看,更多强调知识传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就小学数学而言,教学中更强调定义、概念、公式的记忆,轻视创新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有积极意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创新思维 策略
创新是发展的硬道理,创新也是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开放的课堂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从不敢说、不敢问、不敢做转变为主动说、主动问、主动做,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去应用、去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练习,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一、创设开放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不敢开口说、开口问,原因是教师习惯了按照备课在课堂中向学生讲授知识,而学生则是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若学生说,则可能会被认为是打断教师的讲课,影响了课堂纪律。这种数学课堂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显得较为被动,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的本质是学生不断构建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学生的知识、经验等有限,自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在课堂中创设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提问,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为创新奠定基础。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注重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中,通过乘车去公园的主题图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30,此时,先不急于向学生讲授算法,而以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其算法,此时有的学生用小棒计算,有的学生把36分成了30和6,先用30+30,再用和加6而得到答案,追问“如果用竖式怎么计算呢?”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其次,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问。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要进位)中列出算式36+35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在计算“6+5”时就不知道怎么写,提出该问题后,教师再从算例上引导,更利于学生掌握。
二、提倡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创新的基础是知识,没有知识,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知识的获得过程被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相反却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究获得构建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问题、任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方式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和同伴的讨论交流中体会、理解掌握。同时,通过合作探究,也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应用知识创新奠定基础。
提倡合作探究,教师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幻灯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如何用算式表示两队的比分差距是多少?由此而引导学生列出53.40-49.80,组织学生讨论其计算方法,在讨论中追问“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53.40可以写成53.4吗?49.80呢?”讨论后计算,教师指导并根据学生计算情况给予点拨。同时,在合作中要引导学生分享并交流。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中学生在讨论84÷21的计算时,有的学生就想到了20×4=80,由此而认为该算式可以先商4,在学生分享的同时,教师紧扣该话题,引导学生试商,促进了学生对算例的掌握,也为估算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在矛盾中启发学生
小学生的认识尚不够丰富,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矛盾,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借助矛盾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有意创设矛盾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故意出错,以错误来启发学生思考。如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如“学校教学楼从二层到十层有6间教室,一共有多少间教室?”此时,有的学生就开始了计算,而有的学生则发现题干中并没有说“每层有6间”,如果是从二层到十层只有10间教室,那么,就不存在“一共有多少间教室”的问题,但这又和实际不符,所以应该加上“每层有6间”的条件。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纠错。以“小数乘法”为例,学生在计算0.125×8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在纠错中引导学生先把因数0.125扩大1000倍,问学生算出的积应该怎么办,通过问题引导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扩大和缩小之间的关系。
四、注重练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创新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更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而应用类练习或活动较少。其实,小学数学和生活的练习是较为紧密的,通过课堂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后,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如“长度”的学习后引导学生用直尺对教室的书桌、课本、身高等进行测量,在测量中,有的学生就发现用直尺测量身高很麻烦,直尺太短了,由此也可引导学生认识卷尺、学习厘米和米之间的转化。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如“表内乘法”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跟家长去菜市场购物,在购物中学生就发现有的物品的价格是小数,并尝试用表内乘法的方法计算物品的价格,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习小数乘小数,但却有了初步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了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放课堂的创设,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在应用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蔡小华:论小学数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2015年第6期260-261页。
[2]宋利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0年第10期。
[3]潘亚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23期3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