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16我军正式告别“大陆军主义”

2015-05-30 10:48施洋
华声 2015年24期
关键词:陆军航母苏联

施洋

如果一切顺利,首艘国产航母在2016年就能够下水,再过几年就能完成舾装交付入列。届时,中国海军在水面舰艇的规模和水平上都能稳坐世界第二的交椅。虽然接下来向着世界最强海军靠拢的征途注定会异常困难和漫长,但我们坚信,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中国海军的那一天,我们都会看到的。

就在岁末年初的这几天里,接连发生了两件大喜事:一是中国国防部正式证实,正在建造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仪式,正式组建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军队将会产生怎样的可喜改变,值得翘首以待加大书特书。

走入历史的“第二炮兵”和走向未来的“陆军”

新年第一天,在全世界军事研究人士等待许久之后,中国解放军军改终于公开了几个外界猜测已久的实质动作。

这一天,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相继成立;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全文公开,明确了解放军未来5年裁军、改编、调整结构等一系列任务。

其中陆军领导机构的组建,更是标志着我军正式告别“大陆军主义”,对军委四总部代行陆军指挥职能的现有体制,开始了根本性的改变。

说起陆军领导机构,媒体都提到了中国军队原本的“大陆军主义”传统。

在这一点上,中国军队确实和苏联军队颇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奉行“大陆军主义”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苏联的“大陆军主义”主要源于其想定的作战形态(以大规模地面战争为主,辅以空中和海上战役),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不仅源于冷战时期想定的各种作战都以地面作战为主,还源于解放军海空军的部队来源。

与苏军不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在早期组建过程中,从人员到建制几乎都来自于陆军。

例如现在的空2师,最早是以华东军区抽调的干部和华北军区步兵独立208师师部及所属的步兵第624团团部为基础组建;空3师则由华北军区步兵独立第209师师部以及所属各团团部为基础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则是由三野教导师师部、教导三团等陆军部队组建而来。

这种组织上的联系,使得解放军以军委总部代行陆军职责延续至今。从这个角度说,陆军领导机构的组建,标志着解放军从当年“陆军起家”的传统迈出了新的一步,也标志着解放军正规化建设走过了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成立的是陆军“领导机构”而不是“指挥机构”,因为在新的军改目标中,指挥部队的权限,已经由传统的四总部,变为军委和战区的联合指挥部。

陆军领导机关主要负责陆军的建设工作,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对陆军机关的改革幅度,远远要超过历史上苏联军队成立陆军司令部这样的“小动作”。

同样富有传承的则是“第二炮兵”力量升级而来的“火箭军”。

尽管“二炮”作为一个兵种长期直属军委,实际与原本的海空军处于同样的层级,将其升级为一个独立军种,只是“实至名归”,不过从中国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看,火箭军主要负责的是地面发射的核导弹,而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和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力量因其平台的特性,似乎很难归于火箭军,这使其承担的职责在目前并未同原本的“二炮”有巨大差异,也使得中国仍然需要组建类似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指挥机构,才能有效管理中国的核威慑体系。

在“二炮”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增强的近程导弹领域,此次火箭军建设的新闻稿中并未提及,但原本相当多交由陆军使用的近程战术导弹已经归还“二炮”,此次升为火箭军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至于强调要增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方面,虽然第二炮兵近年来列装了包括东风-26、东风-21C/D等用于攻击中远程目标和海上大型舰艇的中程弹道导弹,但众所周知,对反航母作战而言,光有可以末端制导和精确命中的导弹还不够,需要有包括各类遥感卫星在内的远程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其全部的效能。

虽然在联合指挥下,这几大军种的作战应当互相协同,但在联合指挥效能尚未成熟之前,火箭军与其他军种预警系统的配合程度如何,依然有待观察。

至于战略支援部队这个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部队,根据国防部的解释,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

目前来看,包括战略情报、侦察、航天发射、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的相关力量都会被整合到战略支援部队。这些部队在过去分属总参、总装、总后等几个总部指挥,有的部队还可能在各个总部都“各有一块”,比如各類遥感卫星,过去的研制和装备隶属就相当复杂,不仅总装备部有,各军种甚至武警部队都有各自的相关项目。

战略支援部队组建后,类似的多头管理情况就会得到极大改善,相关项目和部队也能够得到有序发展和统筹使用,使得部队和装备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

不过,由于军改的各项措施尚未完全执行,战略支援部队分管的范围究竟有多广、哪些部队会划归战略支援部队指挥,这一切都还缺乏相关信息证实。

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电子战部队是否会划归战略支援部队,按照美军的经验,将电子战部队统一使用,既能简化装备类型,降低部队采购和维持费用,也能有效提升部队的作战效能。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战略支援部队是否会整合解放军各个部门的多套情报搜集和分析任务,并且实现优化分配后进一步提升我军的情报搜集水平。

应该说,我军的战略支援部队这一设计,比美军、俄军或其它发达国家军队都要先进。因为随着技术发展,美军等原来先进的军队背负的包袱也越来越沉重,他们的战略支援力量分散在陆、海、空等主战军种中,很多时候就难免出现重复建设、相互争夺经费资源的情况。如美国空军、海军,就各自发展了广域监视卫星系统,两军观点不一,前些年还在艰难整合中。

国产航母:耐心比速度更重要

也就在近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我国已经启动了第二艘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正在自主开展设计和建造。对于笔者这样一个在“年年航母上船台”传言中等待了近二十年的中国军迷而言,这个官方消息来得虽然略迟,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不仅如此,似乎是为了让全国人民安心迎接新年,国防部还透露了国产航母的一些具体情况。

这艘航母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正在大连进行建造,排水量约为5万吨级,采用常规动力装置;搭载国产歼-15飞机和其它型号舰载机,固定翼飞机采用滑躍起飞方式;舰上将配有满足任务需要的各型设备。

此外,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吸收了“辽宁舰”科研试验和训练的有益经验,在许多方面将有新的改进和提高。

结合实际已在数个月前开始在大连造船厂船坞内总装搭建的航母舰体,我们已经能够勾勒出国产航母的大致轮廓。很明显,在完成将苏联海军“瓦良格”号续建为“辽宁”号的工作后,中国海军已经对苏联航母的设计特点有了相当的了解。

与为海军舰艇编队反航母提供外围防空、保卫壁垒海域内的核潜艇免遭北约反潜机追踪的苏联航母相比,中国航母想定的运用模式更加接近突出攻防兼备的美国航母,因此苏联航母的设计不能直接拷贝到中国航母上,但作为中国深入接触的航母中最先进者(此前接触过的“墨尔本”号航母,技术基本是二战后初期的水平),俄制航母在设计思路上和应用技术上,相当多的特点依然被国产航母所吸收和借鉴。因此在国产航母的设计上,出现各种与苏联航母相似的设计毫不奇怪。

考虑到1143.6型“瓦良格”号,是苏联实际开工的倒数第二艘航母,中国航母设计人员所获得的技术起点并不算低。常规动力、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的舰载机模式,约为5万吨级的排水量也都与“瓦良格”如出一辙。

不过当年苏联航母的许多技术参数的制定并非全然出于科学,而是有许多“政策”因素。比如“瓦良格”航母55000吨的标准排水量便是时任苏联国防部长“钦定”的上限,而按照苏联工程师的计算,如果将标准排水量再增加10000吨,航母的战斗力将增强40%。因此对中国国产航母而言,合适的尺寸需要在苏联航母基础上进行相当的放大。

虽然我们不知道所谓“5万吨级”指的是哪种排水量,也不清楚是5万吨出头还是接近6万吨,不过无论怎样设计,航母的性能与该舰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还是会有不少差距。对此我们只能推测是出于减少风险、追求技术稳妥的考虑。毕竟即使复刻一艘“瓦良格”,中国也会在航母用钢材、大功率蒸汽轮机等领域遭遇挑战。对于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而言,时间和成本、性能是同等急迫的。与其因为追求一艘航母的“巨大突破”耗费太多时间,小步快跑的航母之路也许更加适合中国海军。

目前看来,该舰的基本性能应该与“辽宁”舰相似,但是航母的舰桥会缩小,飞行甲板面积也会进一步增大,布局更加合理;机库面积可能略有增大,舰内舱室的布局也会优化。而在未来的后几艘国产航母上,更多的技术进步也将会逐步引入,包括蒸汽弹射、电磁弹射、放大舰体、使用全电推进、甚至改用核动力都将是中国航母的技术升级之处。

中国可能需要建造3到4艘逐渐改进的航母,才能够拥有理想的航母。虽然“小步快跑”减小了技术跨度和风险,但从时间上,这样的航母发展之路并不会比毕其功于一役更快。唯一的优势可能在于,中国可以在20到30年后,在具备建造理想航母能力的同时,还能拥有4到5艘有实战能力的大型航空母舰。

当然,在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中重型航空母舰的发展过程中,搞“小步快跑”追赶先进水平绝对是奢侈的。一艘航母的造价在数十亿美元,建造周期更可能需要5到6年。这意味着在中国航母发展过程中,保持不断的巨额资金投入与几十年不变的坚定研制决心,可能会比短期的发展速度更加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首艘国产航母在2016年就能够下水,再过几年就能完成舾装交付入列。届时,中国海军在水面舰艇的规模和水平上都能稳坐世界第二的交椅。虽然接下来向着世界最强海军靠拢的征途注定会异常困难和漫长,但我们坚信,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中国海军的那一天,我们都会看到的。

猜你喜欢
陆军航母苏联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陆军海战第一连
航母爱出糗
我爱航母
奋进吧陆军
在航母上起飞
陆军士兵之歌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