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quān还是朋友juàn?

2015-05-30 10:48
华声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公号讯息气质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先别急着笑,这里要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

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的人情债,或者一大波来历不明却突然霸屏的无聊游戏,大家纷纷吐槽:变味的朋友圈,你烦不烦?

朋友圈or人情圈?

“在吗?”

“在。”

“我朋友圈第一条,麻烦投X号,谢谢。”

……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对话,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拉票,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都成了“推送对象”,各种由纸尿裤、奶粉、麦片等冠名的母婴类产品“萌宝”评选像病毒般传播。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你给我面子投了票,下次我得投回去”,成了朋友圈的人情新负担。

这类活动其实是一种新衍生出的“病毒式营销”手法,利用的是朋友圈“抹不开面子”的人情交际。不少帖子里都附带着商品、品牌或公众号的广告链接,只需要分享出去,就可以利用身边的人,在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进行二次传播,用户相当于在收益很小的情况下帮厂家进行了宣传。

除了人情债,朋友圈也成了职场人士“宫心计”的场所。

“领导转发的,都默默点赞。”小露说,她所在的企业里,点赞在很多小职员眼里是“站队”,“点谁的多,就是站哪一边”。部门同事几乎“只点赞我们这条线的领导”;大领导很少点赞,有一次给自己点赞后,小露感觉“身边的同事对自己都更好些了”。

北京某科研机构职员小风也对点赞很无奈。领导在朋友圈晒出了一个少儿讲故事比赛链接,其中写道“需要进入决赛的小选手家长将此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评奖靠孩子爸妈“圈友”多?虽然很无奈,但小风还是点赞了。除了不得不点的赞,另一条“潜规则”是大家都“晒”加班。这似乎是一条通行“秘诀”,不少人甚至总结出专门的《朋友圈晒加班秘籍》。

最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领导高居朋友圈“拉黑榜”榜首。一个2000余人参与的投票调查显示,进黑名单的人中,一半以上都是熟人,其中27%为领导,占比最高。80后吴小亮说,领导可见的朋友圈,只发加班的图片。

正因为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如此重要的社交场所,很多企业甚至将绩效考核介入私圈。

上海白领小南供职于一家专业的园林设计公司,2015年5月,公司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通知,要求每位员工在5月20日前,发动身边家人朋友关注公司微信公号,并将成功关注人员的微信ID上报至综合部核对,“每人最少30人,上不封顶”。通知称,全体员工的推广情况将汇总给领导审阅,“并将各部门的完成情况计入季度考核指标”。小南只好硬着头皮开始转发公司公号“拉粉丝”,等凑够了30人,他立马删除了那条微信,然后告诉亲朋好友:“只要坚持到我考核结束,然后取消关注就好了。”

80后白领小露说,公司领导转发某一条微信,所有职员几乎都会立即转发,“其实我们都没看完,但是都转了,就是告诉领导‘我看了”。

面对“转公号”的硬规定,小南的做法是把领导、同事分成一组,遇到公司要求“逢人就转”的消息,她转发时就设置“分组可见”。“你每天转这些,其他亲朋好友会觉得你神经病的”!

难怪有网友感叹:“用了朋友圈之后多了三件后悔的事,第一件,就是没有给好友分组;第二件,就是虽然分组了,但是被流氓混进来了;第三件就是,拉下脸把流氓赶走了,发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开始耍流氓了……”

无聊成了主流?

11月底,一个名为“主要看气质”游戏风靡朋友圈。

始作俑者晒出一张自拍照,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发到微信朋友圈,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跟帖,那么就算是“尽入彀中”了,会被要求或者给事主发一个5.21元的小红包,或者也晒出自己的照片,标“主要看气质”,然后等下一轮的入彀者。

尽管这只是一个一两天就会潮起潮落的无聊游戏,但在许多人的感受里,无聊俨然成了互联网的“主流”。不仅类似“主要看气质”的游戏时不时就会泛起风靡一阵;而且网络传播最广,拥趸最多的也是不靠谱不着调的鸡汤、段子;人们通过网络最喜闻乐见的似乎也以娱乐圈的绯闻八卦为最甚。

不可否認,无聊消遣是人们的天性之一,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不仅我们的网络如此,国外的互联网也好不到哪里去。人们关心绯闻八卦的兴趣,一定大于真知灼见的讯息。但是,无聊不应该,在国外的互联网也并没有成为所谓的“主旋律”。像2014年在Youtube、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发轫并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与“主要看气质”就截然不同,虽然二者形式均以连环游戏的方式传播,但“冰桶挑战”的初衷却并不无聊,而是为罕见的渐冻症患者募资。

换言之,即使“无聊”是人类之本性,一些无聊的讯息充斥着全球的互联网,但互联网的价值却绝非无聊的讯息,而是在无聊的讯息中不可遏止的学术探索、资讯分享、社群沟通、社会互动和诉求的表达。这才是瑕不掩瑜的“主旋律”。这就好比杂草丛生的自然丛林中,各种有价值的药用植物在其间自由生长,没有人会说一片盛产人参的丛林“主旋律”是杂草,尽管人参不过是杂草的百分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人们对生活的感知是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之上,人们将感觉到的刺激或讯息经过大脑皮层的知觉加工,从记忆里提取出相关线索赋予刺激或讯息以意义。而且,人们本能地对变化的、新奇的、期望的、主动选择的刺激或讯息更可能赋予充足的意义感。当人们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时,就不会感到失控和不安。

而一旦生活提供的刺激不具有意义,例如,或者枯燥,或者缺乏变化,或者不感兴趣,或者受到强制,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失控感。这时,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就能够帮助我们消解失控的不安情绪。所以,当我们在车站候车时,就需要做些无聊的事来“杀时间”;当互联网上找不到恰当的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做时,就需要通过无聊的事情来填充。

资料来源:2015年12月7日《新京报》、网易网

猜你喜欢
公号讯息气质
阅读数、点赞量齐跌,公号们如何自救?
——出版机构新媒体影响力指数排行榜(7月~8月)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生命的讯息
西海岸新气质
拒绝“标题党”,时政类公号还能怎么拟标题?——北青报政知系列公号操作经验谈
公号界的“世纪难题”,如何破解?——以“政已阅”公号标题制作为例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