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莉 房俊峰 谢姝琳
摘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拓展的根本任务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视角下,要重点突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定位协同、主体协同拓展、协同层次提升、保障协同拓展。选取典型地方高校进行了个案分析,为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协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一、引言
在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有开创性的人。通过推进创业教育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构起符合国情,具有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模式和实践途径,是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一项根本保证。本文以协同视角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及实践为研究主题,对于深化地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涌现创业浪潮,并形成了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典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标志性事件包括:1998年清华大学首届创业大赛举办、1999年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举行、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入自主探索与政府引导并重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据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有关“创业教育”的文献达15万条之多,其中篇名中含有“创业教育”的期刊文献自1989年至今有7000余条。围绕创业教育的研究视角包括: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模式、对策与现状、内外部环境分析等,研究思路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国外先行国家的经验介绍分析,如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创业教育政策的分析借鉴;二是理论分析的深入与融合,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传统教育学的领域,与其它学科尤其是管理学理论融合趋势显著,如自我领导理论、胜任力视角、隐性知识学习、目标管理、创业绩效、企业成长、嵌入式、动态能力等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分析视野。
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典型经验的个案分析;二是理论分析的深入和深层次的探索。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协同视角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拓展分析
(一)创业教育体系的一般性分析
国内外不同情境下形成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既有个性差异,又有共性特征。如典型的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包括课程教育、非课程教育、研究支持、国际交流等,其特点包括: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为大学的使命和目标、多层面创业教育的具体相关项目、多方开放互动式的网络式层次结构。
从系统论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是指构成与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相关的系统的管理要素构成的整体,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从实施主体看,以学校为基本主体,校内参与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务、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教师、学生,校外延伸至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从教育体系的一般构成看,包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课程、制度、保障等。从教育要素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育载体等。
(二)创业教育体系的协同分析
协同学的创立者赫尔曼·哈肯多次强调协同学就是一门研究各个学科领域中关于合作、协作或协同的学说。创业教育体系具有系统整体性、相关性,协同论为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变革提供了一种分析视角,分析角度包括协同需求、协同基础、协同机制和协同绩效,协同组织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类型协同的思路和具体操作细节保障机制,分层实施、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柔性化协同式管理模式。
协同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拓展的分析框架包括:以“多元、融合、动态、持续”为原则,建立知识协同、组织协同、战略协同机制,并纳入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中(2011计划)。分析内容包括: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协同、大学科与专业协同、教育方式与职能协同、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协同、产学合作与校地协同、多元化的管理协同等。
(三)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拓展
1. 目标定位协同。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类型与定位、发展理念、学科类型与布局等是影响创业教育模式形成的内部因素。截至2015年5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553所,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其中由各级地方政府所属的高校是主体部分,包括省属 “211工程”院校、省部共建高校、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多种类型。从学科构成看,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等院校。同时各地方高校所在城市、省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需求也不同。不同层次、类型、区域的地方高校,办学定位有别、服务面向各异,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体系构建也不同,因此要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2. 主体协同拓展。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基本职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功能的实现是由多个子系统协同的结果。在创业教育中,涉及的协同主体,从校内看,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等个体,教务、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从校外看,包括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社会组织等。
3. 协同层次提升。创业教育体系的拓展,要优化协同层次结构,实现由未协同、低水平协同到高水平协同的跃升。实现教育功能集成,要求地方和高校高度重视、先进教育理念引导,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与实践环环相扣,促进组织职能的适应性转变;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整合教育资源,弥补实践平台短板,指导帮扶到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 保障协同拓展。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开发系统,系统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外部保障包括:组织领导、培训体系、创业孵化示范园建设、资金投入、社会创业氛围等。需要具体分析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寻求协同的突破点,提出推进保障协同的着力点。
四、案例分析——以Y大学为例
Y大学是河北省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由河北省、工信部和教育部共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以工为主、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该校在构建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海燕计划”为引领,总体谋划
在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为着眼解决就业难问题,Y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海燕计划”。“海燕计划”是Y大学服务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平台,其核心理念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工作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围绕计划实施,不断丰富保障措施包括:推进小学期制的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式教学”的 CDIO(“构想—设计—实现—运行”)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平台构建等方面推进服务工作。
(二)以学校层面主导,统筹协调
为进一步强化“海燕计划”,促进学校各部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开展,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自主创业,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加强项目一条龙服务、指导,达到成果落地实效,2014年Y校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任会长、相关部门主管校领导为副会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成员单位包括国家大学科技园、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及各个学院。统筹协调,组织保障,大力加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
(三)校内外多组织参与,协同推进
在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多组织参与,协同推进。校内教务部门在“项目式教学”改革、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大学科技园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校团委在“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重点组建、扶持一批有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品牌团队。学校各部门坚持内引外联,大力举办“企业家进校园”大型创业系列讲座,邀请不同行业、媒体组织,通过面对面的与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四)以创业为导向,搭建多层次平台
Y大学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了以创新创业政策计划为导向,以特色科技活动为基础,以多维创新实践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各管理服务机构、教学单位密切合作,现已建成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8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22个学生实体创业公司。积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基础上,2015年6月,Y校成立了创客学院,进一步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全方位为创客服务的支撑平台。
(五)制度保障,调动主体积极性
Y校开辟了多个政策支持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和保障,形成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局面。①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创新与特长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本科生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分奖励、综合测评加分、奖学金评定、保送研究生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②在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将“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作品比照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核算教师工作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③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开展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学院对本学院品牌特色活动给予经费保障,大学生科技园提供项目孵化基地,给予优秀项目“一元注册”的扶持,帮助大学生创建实体企业。④启动科研立项基金和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重点资助在校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课外科技活动,以项目形式支持本科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04).
[2]张帏,高建.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特点的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9).
[3]宣勇.理念、路径与制度: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评黄兆信等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H141104)。
(作者单位:张明莉、房俊峰,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姝琳,燕山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