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保平
摘要:文章从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定义特征出发,分析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及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提升的因素,最后就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措施作探讨。
关键词: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一、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定义、特征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赋予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内部审计已经进入了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
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与以往阶段内部审计相比有许多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一是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审计理念;二是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审计目标;三是以降低企业风险为审计使命;四是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审计目的;五是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和业务范围;六是与被审单位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
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学识和业务能力,遵循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客观性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品质:一是具备广博知识和综合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各项业务流程,同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有关资料,从多角度审视业务、透视本质、深层分析、解决问题。二是具备积极主动服务理念。主动适应企业变革、改革带来的环境变化,评估企业各类风险,寻找问题,分析对现在及未来的影响,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达到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实现增值,提升服务层次。三是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与被审计单位和各级管理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其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提升审计效率、效果。
三、影响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的因素
(一)内审人员偏少、专业机构单一或专业技能缺乏
一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编制偏少,只能将精力集中在常规性审计项目上,以事后监督为主,目标仍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心向未来,研究如何增值。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大部分侧重于企业财务,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流程环节其他知识欠缺。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缺乏和职业判断能力偏差,影响职业判断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很难找到风险高的领域,不能综合分析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
(二)审计业务缺乏操作规范及标准
一些企业未适应新形势开展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增值型新审计业务要求,未建立有关审计操作流程、管理规定和评价标准,主观性强,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到审计评价的结果,停留在“合规性”审计的范畴,审计成果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全面完整反映企业的管理业绩和风险程度,增值性不强。
(三)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企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各类内部管理系统、业务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审计信息载体发生变化。而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却较为滞后,内审人员对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不了解、不熟悉,仍采用原始的检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审计效率效果低下。
(四)内审人员缺乏积极主动与创新意识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没有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自我加压,不努力提升业务知识技能。被动接受工作,思维僵化,拘泥于条条框框,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适应企业治理和运营管理的需要,难以实现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加企业价值目标。
(五)内审人员服务理念缺失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未完成从“警察”到“保健医生”或“管理顾问”身份转变,与被审计单位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气氛紧张,被审人员戒备心强,不积极配合,影响工作效率和增值效果。
四、提升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措施
(一)优化审计环境
1. 加强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这是内部审计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重要保障。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内审机构,重视并支持内审人员履行职责,重视审计人员的选聘和资源利用,并善于将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主动给内部审计人员压担子,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得到被审单位合作,并不受干扰地开展,审计报告和建议能得到重视,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威慑作用,会促使其依法规范经营,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控制措施,改善工作绩效、提高运营效率、预防风险,减少损失,内审部门隐性价值得到体现。
2. 加快审计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增值型审计业务操作规范,适应企业各类内部管理系统、业务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发展,建设高效审计信息化系统,不断开发优化非现场审计软件,提升适用性,对内部审计人员开放前端业务权限或数据接入,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在线审计提供方便,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1. 把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入口关”。内审人员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可塑性,企业应抬高审计人员门槛,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公开选聘,优先录用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人员,选择充满活力的具有财务、审计等相关知识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同时选拔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业务管理流程和熟悉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专业管理人员且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的人员。
2. 改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上,具有财务、工程、物资、营销、法律、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各占一定比重,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审计合力。根据审计人员的特长及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来分配审计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提高整个审计组的专业胜任能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和后续教育
1. 加强后续教育。建立培训机制,举办或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参加审计课题研讨、审计案例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鼓励参加各类资格考试,以考代培;建立审计人员交流制度,参与各类审计项目,以审代培,以干代培,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实战能力,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专业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由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在注重审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对相关领域进行延伸学习,不仅要成为审计专业的专家,还要成为相关专业的行家。
2. 培养沟通技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有效沟通能力和技巧,与被审计单位和和各级管理层保持良好沟通,卓有成效的将审计相关信息传达给他们,取得他们的理解、参与和配合,消除抵触,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审计,确保及时提供真实完整有价值的信息,共同探讨问题及潜在影响,探讨改进措施及可行性,进而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彻底整改,内部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3. 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手段。增加企业价值型内部审计涉及广泛的领域和业务范围,内部审计人员除继续使用以往审计阶段审计方法如审查法、抽样法、盘点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等之外,还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辨识经营管理高风险领域,在此基础上,突出对重大决策、重要环节、重点项目和重大风险的审计,将人力、物力用在关键点上。提高审计方法中的新技术含量,运用现场调查、远程在线分析等方式,筛选审计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现场审计,减少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4. 增强“服务”理念。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于企业整体利益,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审计业务,以解决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运行效率和风险防范,帮助企业查找风险隐患、优化管理流程、防范舞弊行为、促进内控建设、依法规范经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效增值。
参考文献:
[1]考试大纲.内部审计如何为增加组织的价值服务,2009(11).
[2]刘军.浅议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08).
[3]安广实.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08(11).
(作者单位:国网安徽阜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