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名家范文】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鲁 迅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总是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潑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们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模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模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模仿”的。“会模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八月七日
(本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新语林》半月刊第四期)
技法解码
本文从小事写起,由表及里分析,由果至因挖掘,辨明是非正误,讲的是大道理,很有启发意义。儿子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的听的都不舒服?同一个小孩在中国和日本照的相迥乎不同,为什么?原因在于中国和日本照相师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不同。中国人的“好孩子”标准是驯良,听话,好静。日本人的标准则不同。全文从自己小孩照相之小事谈到国人培养后代的大事,分析原因,层层推进,指出正误,提出希望,给人醍醐灌顶、酣畅淋漓之感。
【学生跟帖】
做好吃的三明治
□刘沁怡
一片飘着香气的面包,依次在上面放上煎鸡蛋、火腿和黄油,最后盖上一片反面涂着果酱的软面包,一个可口的三明治便完成了。这是做三明治的一个套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将黄油和火腿的位置调换一下,三明治会更加好吃。原因是原先位于上层的黄油先入口,油腻感会遮盖住火腿的咸香味——可见要做出更好吃的三明治只需在制作套路上做小小的修改就行。
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做三明治一样,我们习惯了某种口感,可在突破常规后,你会发现一个更奇妙的味蕾世界。万花筒是孩子们百玩不腻的玩具,每每转动一个角度,眼前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这就保持了孩子们的新鲜感——因为它打破了一般玩具的常规套路,一遍一遍重复地玩,却没有重复的画面出现,因而也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之一。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世界强国——是改革铸就了强盛的日本。而曾经叱咤风云的前苏联由于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逐渐僵化,在1991年轰然坍塌。
历史也在告诫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成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像数学上的定理一样,只能套用和模仿,而不能灵活改变。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常规。例如,当大多数人都视大学为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时,全美最好的音乐学院的一名女生却毅然退学,做起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她那怪异的音乐风格,瞬间风靡全世界。她就是当今最著名的音乐人之一——Lady Gaga。
但是打破常规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推翻重来。如果将火腿、黄油都放在面包的最上面或者干脆不加面包,那就不是三明治了,更谈不上好吃或不好吃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曾辍学,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引领了他们自己的时代,这是因为他们认准了自己的方向。打破常规的前提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毫无规则、漫无目的地打破。
改变两种食材的位置,便可改变三明治的口味。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瓶颈、遭遇困境的时候,换种方式思考,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许你会做出更好吃的“三明治”。
点评
本文与《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都采用了由表及里的论证方法,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本文由生活小事(吃和玩)入手,点出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意义。再列举日本明治维新和前苏联瓦解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改革才能带来活力,僵化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最后告诫人们改革也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文章完成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论证。在论述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相结合,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