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2015-05-30 06:29许宁
关键词:认知偏差心理健康

许宁

摘要:大学生正值个人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大、学习成绩的排名、经济生活的拮据、人际关系的困惑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让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变得自卑懦弱,严重者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一起起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教育学业界重视。正是出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心,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防范做了详细的探讨,希冀可以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心理健康 行为失范 认知偏差 健康心态

0 引言

从当前一些校园事故发生的根源来分析,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占很大一部分,室友之间矛盾,也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虽然很多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一直存在,因此,还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防范,提高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效果。

1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防范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相关的数据分析显示,最近几年,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事故逐渐增多,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也往往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从理论上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偏差,而认知的偏差,在一些特殊的诱导因素下,就会导致个人行为失范,即做出一些不符合整体社会规范的事情。例如,2013年,比较典型的事件就是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当事人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诱导因素存在很大的关系。认知出现偏差,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严重者就会引起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1.2 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相似 通过梳理一些资料,可以发现,当前阶段,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有迹可循,并且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这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防范,具有了很大程度的可行性。详细来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自己的心理因素,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导致个人心理比较阴暗,遇到事情,总是往坏处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孤僻,自闭,面对一些问题时,心态不够阳光,这些都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二,家庭成长环境因素,在这一方面,主要是一些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或者经常有家庭暴力的,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其心理负担过重,不愿意让同学生知道自己不好的家庭情况,这也就是很多经济条件不好学生,不积极和同学交往的主要原因。第三,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学校在知识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或者在相关学生利益事件的问题中,处理手段不够公平、合理等,也会激发一些学生的偏激行为,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配备应有的心理咨询老师等,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积越多,而一旦出现一些诱导事件,就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产生。

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的基本措施分析

2.1 科学设计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教师 大学期间,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有着十分优异的专业成绩,但是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问题,同样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要在大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科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安全防范教育才可以顺利地进行。

2.2 注重提升文化教育水平,深入挖掘大学内在的潜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大学期间的迷茫有关,从这个层面分析,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人文化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可以说,在当前大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内在潜质的开发,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几点要义。第一,教育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的一种生活过程。传统的教育知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一种单纯知识传授的过程,不仅忽视人的智慧的开发与挖掘,而且忽视人的道德的培养和养成。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纯粹客体和知识容器,获取的是狭隘的目标结果,并非智慧的过程。第二,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沟通和理解的交往过程。教育在實现功利化和工具化价值的过程中,必然把满足外在的生存性需要而产生的适应性教育作为重点,但不能因此忽略了超越性教育。正如教育人本主义认为的,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在于人的工具价值,而在于其一般本性。它不仅要使人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第三,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事业,是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事业。教育伴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引领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帮助个体不断提高和发展主体性,使之逐步地由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变为能够认识、改造和幸福社会的主体。

2.3 提高对大学生生命、心灵的教育 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他们更了解生命的本质,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勇敢积极地面对。当今社会全球化迅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因此,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重视生命,加强学生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更深的了解,“为何而生”以及“何以为生”,帮助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以及自信心,能够以平静、豁达的良好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怀着健康向上的心态走好自己将来的每一步。教育伴随和发展着每个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教育实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和谐社会的同时幸福自己。教育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是人的现代化而不是物的现代化。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物的教育。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是人占有物的需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猜你喜欢
认知偏差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
消费者众筹购物决策的认知偏差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