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十八)淡泊与宁静

2015-05-30 10:48:04董选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明志陶弘景淡泊名利

董选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不追求虚妄之事,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保持淡泊的心态、清醒的心智会让生命变得更加纯净。本期我们来看看几位古人是如何用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的。

山中宰相

梁朝时,通往茅山的古道之上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得了回书又急匆匆地赶回,遇有重大事件尤为频繁。山中究竟住着什么样的高人哪?

原来是十一岁就曾做了博士官的陶弘景。

梁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个奇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陶弘景均推辞不出。皇帝的诏书催得急了,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去呈给武帝。画中一牛散放在水草间,一牛则被加上了金笼,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武帝一看,明白了意思,笑着说道:“这人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看来他是打算仿效在泥淖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哪有招徕的办法?”于是,梁武帝只好满足他的请求。只不过,遇到难以解决的军国大事时,仍然派人去山中咨询陶弘景。“山中宰相”的名声从此传出。

除了帮助解决时政问题,陶弘景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远离世俗,一心研究养生、中医等,其中《神农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等著作,在历史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素材解读:置身事外,不为世俗所羁绊,可以使纷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所以陶弘景不仅能清晰明辨当时的时局,也能集中心智,深入研究自己的喜好。而让我们更加敬佩的,还是他对于名利的淡泊。反观当下,多少人为了所谓的成功绞尽脑汁耗尽心力,却不能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适用话题:淡泊名利;学会拒绝;自由……

义伦清节

沈义伦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在宋太祖和宋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升任宰相。太祖年间,沈义伦出使吴越,途中见到淮南扬州、泗州发生饥荒,饥民饿死不少,他归朝后竭力请求宋太祖下诏对淮南地方进行赈济,得太祖许可。后来宋军灭后蜀,宋军将帅恃功贪暴,生活奢华,沈义伦却常独居,日常食物也只是简单的蔬菜。等到归朝,别人都是行囊丰满,沈义伦的筐中唯图书数卷而已。在当朝新贵们纷纷营造宏丽的新居时,他的住房虽简陋却不进行修缮,皇帝感念其清节过人,便派官督工按设计图为他营造新居,他还是要求建造较狭小的房屋,够居足矣。沈义伦因为清廉最终得到重用,出任了宋朝的宰相。

素材解读: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沈义伦之清廉尤比颜回,他心系国家,为黎民奔忙,虽然生活清苦,却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最终赢得了充实的人生。

适用话题:为______点赞;物质与精神;坚守自我……

贪泉明志

东晋的吴隐之出身贫寒,后来考取功名到广州做官,从“贪泉”路过。听随从说,凡是为官之人只要喝了“贪泉”里面的水,就会变得贪婪腐败,好奇的吴隐之便想去看看。走到那里,他才发现,原来所谓的“贪泉”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泉,于是就蹲下来捧着泉水畅饮。随从见状赶紧上前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廉洁。”随后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果真说到做到,为官一生,不沾不贪,十分自律清廉。

素材解读:一个人能否保持清廉,重要的不是外界的环境与条件,而是在于自身,在于自己能否坚守一颗淡泊名利的清心与决心。如果能做到,即便天天饮水“贪泉”,亦能成为一代清官。

适用话题:坚守;内因与外因;说与做……

猜你喜欢
明志陶弘景淡泊名利
明志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1:26:58
断肠明志 陈树湘
特长
华声文萃(2022年3期)2022-03-31 23:48:00
淡泊名利
意林(2021年13期)2021-07-29 20:02:49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读书(2021年4期)2021-04-09 07:06:30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庆龙湖智能案例
陶弘景菜园求学
科学导报(2019年15期)2019-09-23 09:04:16
雄关漫道
科学大观园(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山中宰相
故事大王(2017年4期)2017-05-08 07:57:54
淡泊才能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