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汝汉 潘军芳
【真题回放】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
要求:1、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
【名师题解】
以“回家”为题涉及的范围极广,可写的内容很多。“回家“就意味着思念故人和怀念故土,曾经发生的事和曾经亲切的友人,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出发点和立意点。那么怎样快速打开思路呢?你不妨从“人、物、时、地”等角度铺开。人——谁回家,是爸爸、妈妈、海外游子,还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等;物——“家”往往跟许多物象相连,是久违的乡音、村边的大树,还是一盏温暖的灯、一座小木桥等;时——是双休日返家、寒暑假归家,还是背井离乡几十载后叶落归根;地——是乡下的老家,还是城里的新家?是那个高达30层的建筑物,还是心底精神的家园?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功底,自行选择。
可以展开神奇的想象,比如写:流浪在宇宙间,寻找回家之路的外星人;在寒冷中无比渴望温暖家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完成太空探索任务,回返地球后却发现已被洪水或战争摧毁了家园的宇航员;还可以写回归精神的家园,从信仰缺失、人性回归等角度写一些思辨类作文,由情入理,等等。
另外,写好“回家”,彰显正能量,表现你的积极进取和人文关怀,必须要融入美好意象,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心灵的深处,寻找“回家”时的那份期盼和感动。必须要描写感人细节,把思念之情融入思念之事中,在细节描写中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必须要渲染浓烈氛围,在叙说“回家”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考场佳作一】
回 家
深圳市一考生
“母亲,我想回家,母亲……呜呜……”
又一次,她从睡梦中惊醒。
胡帐中,火炉旁,温暖的火焰跳跃着,而她的心却随着一年又一年的月圆月缺而一层一层的冷冻起来,怎么也化不开,即使披着那厚厚的貂皮大衣。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看那皎洁的月亮,仿佛那月亮的表面可以映射出她的家乡,映射出她对故乡那仅存的记忆。
又一次月圆时分,她想起很久以前的这一刻,她正要跟家人团圆,却被匆忙地召到殿上,她看到元帝那焦虑渴盼的眼神望着她,她知道不久前匈奴兵踏进中原,此时的她似乎预感到什么,突然一股冷气迎面扑来,她知道这是匈奴和亲的队伍带来的。
月圆时分,没来得及告别父母,告别热恋的故土,告别每次都会使她开心的圆月。她带着琵琶,弹拨着心事,缓缓地驶进大漠。此时的她望着圆圆的月亮,却望不到故乡的脸。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次次的拨动,一次次的撞击着破碎的心。
昭君,你那如花的容颜,却在故乡的脂粉中慢慢凋谢、枯萎。你身旁的儿女唤不起你儿时的记忆,唤不出你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因为故乡已被冻结在你的心里,成为永恒的冰点。
“回家,我要回家……”她无力地躺在床上。
“母亲,这儿才是咱们的家呀。”
夕阳中花儿是那样的衰败,离开枝干的花瓣更在异处枯萎。
“回……家……”面带微笑,静静离去。只有在此刻才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回到了热恋的故土。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亮点精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亮点有:一是紧紧把握住题目的内涵,并做了恰当的延伸,从古典文化中挖掘出民族精神。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通过王昭君独特“人生旅途”的浓缩,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故人和怀念故土的真实心理感受和体验。二是开篇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文末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诗句作结,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又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考场佳作二】
回 家
深圳市一考生
一不小心,那片叶子就脱离了树的怀抱,缓缓地在空中飘动,偶尔的一阵风会令它无可奈何地打旋、翻转。但最终,它也会回到大地,回到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即便它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它也很开心,因为回家了。
花伴着风谢了又开。不知不觉中,我已离开家快66年了。每当月明之夜,我总会静静地坐在海边,出神地望着海的那一边,因为那里有生我、育我的母亲。轻柔的海风抚摸着我的脸,好像是母亲的手;清新的海风味就像是家的味道。伴着海浪冲击的拍子我吹响了木笛,希望悠扬的笛声能捎上我对家的思念,飘到海的那一边,告诉母亲:儿子想回家了。
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又在脸上泛流。模糊的泪光中倒映着母亲对我的爱。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我38年的荷兰殖民者,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5年,日本侵略者被母亲赶跑……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我。2008年5月26日至3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从南京到北京、从上海到西安,到处是热烈的欢迎、热情的掌声、涌动的人流,这些再次反映出母亲对我的厚意深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的名字——中国;相信母亲也不会忘记我的名字——台湾。亲爱的母亲,您也在海的那一边想我吗?
母亲,我快回来了,想回家的儿子快回来了。我会挣开枷锁回来,不管路上有多少磨难。我不想独自一人无依无靠,我想回家。
睡梦中,我偎依着母亲……我坚信这绝不是梦,而是明天的现实,我仿佛已经看到母亲和蔼可亲的脸和灿烂的笑容。
【亮点精评】
这篇考场作文选材角度独特,立意新颖。作者运用借托手法,深情地抒写了一个离家的“游子”(台湾)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企盼之情。运用借托,主要体现在:一是借事托情,第三段按时间顺序概叙了三件事,作者不求事件的完整和精细,而讲究叙事含情,抒写了“母亲对我的爱”;二是借景托情,第二段写月明之夜的海风、海浪,其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对家的思念”之情。三是借物托情,第一段描写“叶子”脱离了“树”的怀抱,这物——“叶子”和“树”选得恰当别致,有效地表达了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