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 刘卫今 刘胜贵 吴镝 付明
[摘 要]专业综合改革是高等学校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专业特色的重要手段。以怀化学院为例围绕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教学管理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专业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39-03
怀化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如何开展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项目建设在教学改革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笔者围绕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教学管理等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改革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教学条件改善为基础,依托现有学科平台,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物工程合格人才,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品牌专业。
二、专业综合改革实施内容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高素质能力的需求,我们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坚持“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接地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立足学生以适应社会就业为导向,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育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3个“三位一体”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
1.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满足人才培养的行业和社会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于生物工程专业“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即:由基础平台知识、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知识构成的知识体系;由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生物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运用能力,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专业综合能力,能独立进行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可行性论证、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研究、生物工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物制品分离纯化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工艺运行管理与监察、生物制品质量监控等专业发展能力构成的能力体系;以及由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工程素质和科研素质等构成的素质体系。以期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
2.构建融“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遵循“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接地气”的办学定位,构建公共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发展能力培养课程的3个专业课程模块,即:以培养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公共能力模块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能力、生物学基础能力、生物工程工艺研发能力、生物工程设计与咨询能力的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以及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必修能力、植物资源利用必修能力、新型发酵技术选修能力和生物过程监控与产品营销选修能力的“2+1”模块课程。其中公共能力培养课程学时占34.8%,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学时占47.7%,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学时占17.5%,实验实训和综合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43.39%。这样形成了实基础、重实践,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构建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适应力,以校系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具有职业导向性的专业能力素质,实现自我发展,更好地适应人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如,校园文化活动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生物工程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占总学时数的13%,公共能力培养模块开设有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拓展、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身心调适能力素质拓展、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等活动项目;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开设“特色酸奶工艺设计”、“啤酒生产工艺设计”等课程;专业能力设置“生物科学节”、“食品文化节”等系级文化特色活动课程。为了让学生及早与社会、企业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了专业及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联合培养学研产用应用型人才模式,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形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促进学研产用有机结合。我们与怀化正大公司、正好公司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正大班”、“正好班”,校企双方每年召开两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讨会(现场或网络形式),共同研讨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与方案,探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方式。学生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之外,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每学期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短期训练,探索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学研产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引聘与培养,专兼与合作,打造一支较高水平师资队伍
围绕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以及教学名师;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订并实施“传帮带”教师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或进修,有计划、分步骤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等合作研究,培育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同时聘请国内外著名高校、科学院所、企业的专家,知名企业家做讲座和客座教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工程化背景明显、团队合作精神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三)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立足地方植物资源优势,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以省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龙头,充分发挥学科平台、学科团队优势特色,构建“植物成分利用”相关特色课程群为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能力模块,突出地方院校的专业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和人才质量。以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突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知识体系、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的形成编制课程提纲,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系部网站、学科专业网站、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开设“学习园地”、“前沿资讯”、“教学科研”、“交流论坛”等栏目,搭建师生互动网络平台,帮忙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及时解答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考研就业等相关问题,倾听学生的建议与意见,为促进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通畅的网络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四)构建独立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了“3+3”(3层次实验+3个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即3个实验教学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和3个结合(基本操作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相结合、实验课与学生科研训练相结合、实验课与实验中心开放相结合),形成了由实验课50%,课外活动30%(包括企业见习、校外考察、专业实习、课外活动小组),科技活动20%(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自行设计实验项目)组成的学生实践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同时,为了让学生及早与社会、企业挂钩,构建了分年级、循序渐进的专业见习,专业社会实践调研,生物产品设计,工厂毕业实习的生物工程专业社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实现对企业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提升的跨越,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为核心,设立 “怀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生命科学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特征,以做课题、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作报告等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五会”、“四知”、“三懂”、“两能”、“一有”,即会识图表,会拟摘要,会拟关键词,会阅读专业文献,会鉴定生物种类;知道找寻课题,知道查找资料,知道制订研究路线,知道设计研究方法;懂得获得研究器材途径,懂得记录整理研究资料,懂得交流研究信息;能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能撰写专业论文或报告;有解决生物工程领域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按照学科划分“实验室”的布局,建立学生基础实验室、学科实验室、创新平台一体化分布格局,通过开设大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施以研究型为主线的“课上-课下-社会实践应用”相互渗透的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接受科研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2]
(五)深化教学方法与考试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专业能力模块理论课程推行学习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实行过程考核,即小考制度,小考的次数按每门课程的学分来计算(一学分一次小考),督促学生学习;实验课程教学在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规范操作仪器设备,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专业发展能力模块课程的理论课程采取案例化、专题化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积极探讨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理论课实行过程考核,面试与笔试相结合,设立3-5人组成的课程考核小组,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考核成绩由三块组成:平时考核50%,面试30%,期末考试20%。实验课采取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法,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占60%-70%(实验习惯10%、实验操作40%、实验结果10%、实验报告10%),期末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占20%,设计创新性实验占10%-20%,建立“平时成绩记分簿”,把学生的实验习惯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制定了学生实验行为18条规定,违反一条扣0.5-3分,累计扣除10分后,取消该门实验成绩,并要求重修。学生在反馈意见中,都感谢“实验室”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常规教学管理出“特”
将“三查四考勤三评”改为“三查四考勤三评二督二通报”的特色教学常规管理。“三查”:查早晚自习、查课堂、查教师教学;“四考勤”:系值班领导、教务干事或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或班主任、班干部的四级考勤;“三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二督”:值班领导对课堂直接督导、教研室对老师教学环节督导;“二通报”:学生一天一通报、教师一周一通报。这样有效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
(二)专业技能标准从“实”
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生物工程教研室为首,连同实验室与系部共同制订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技能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严格要求,系统规范,并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举行专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技能过关测试,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营造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推“新”
我们制定了生命科学系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条例,形成了自己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教学检查制度:由系主任组织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二是教学督导制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三是系领导听课制度: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四是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学生评教制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六是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制度;七是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专业综合改革是高等学校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专业特色的重要手段。[3]怀化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改革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教学管理规范为保障,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综合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规律的使然,只有更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自觉探索和实践,才能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 注 释 ]
[1] 胡兴,刘胜贵,皮建辉,等.以能力为主的“三位一体”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5):85-87.
[2] 胡兴,刘胜贵,皮建辉,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9(8):108-110.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