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行政管理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2015-05-30 10:48:04任婧
2015年28期
关键词:本土化国际化

作者简介:任婧(1994.07-),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摘 要: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推动了我国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欣喜之余,过去的研究中,“引进来”是主线,走“国际化”路径是惯性,往往脱离“本土化”土壤。本土化与国际化,二者皆不可弃,如何取得“中国式的行政管理研究平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行政学研究路径;本土化;国际化

一、国际化路径的历史渊源

历史资料显示,我国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层两次跻身独立学科之列。其一,1896年梁启超在《论译书》中倡导“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通过翻译、译介,行政学成为一种新兴的舶来品。其二,改革开放后行政学与其他政治学学科重登历史舞台。

行政学的两次发展都离不开走“国际化”道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飞速式”发展阶段。随着有识之士们对政治学学科重构的呼声日益高涨,中断了30多年的行政管理研究也重获生机。由于几十年的研究空白,不少学者对重拾行政管理研究深感晦涩。此时“引进来”的方式似乎是最便捷、最迅速的构建行政学理论基础的手段。朴实的手段映衬了这种朴实的愿望。第一代行政学先辈把满腔热忱投到了“引进来”这项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的工作:翻译、出版国外学者的著作;开授行政管理学课程;成立中国行政学会;恢复我国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等等。也许将这种“借鉴并改良的方式”呼之为“行政学的国际化”较为浅层,但这为我国行政学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化路径产生的成果与不足

首先,“国际化”研究在短期内为羸弱的行政管理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在学科空白期,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行政学研究思路,体系化的理论和操作性强的行政管理技术,这难以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潮流和学科重构的需要。其次,“国际化”的研究方式使我们少走弯路。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科研工作找对了方向,避免误入崎径。再次,“国际化”的路径可以借鉴他国经验教训来回答亟待解决的一些新问题。譬如:如何定位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如何调整不同时期政府在市场中的调控作用等等。此类问题或在其他国家产生,或得以解决,都给予行政管理研究参考价值。

当时代变换风起云涌,其不足也日益显现。片面地走国际化道路引发的瑕疵主要有:第一,“引进来”的方式不能代替我国自身行政学理论建构,反而排挤了“本土化”的行政学理论诞生。第二,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表现为以往的研究千篇一律,而后续的研究难以突破现有范式。第三,行政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不足。第四,“引进来”已自发地成为一种“捷径”,削弱了学者们的研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三、“呼之欲出”的本土化研究

在早期行政学家的观点中就蕴含了“本土化”的思想。例如,罗伯特·达尔曾说:“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反思“国际化”思路的合理性。张成福教授指出:“介绍、移植并不能替代建构中国的行政理论。事实上,在行政科学领域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普遍理论。”因此,将研究视角转向到行政管理的“本土化”势在必行。

本土化路径对行政学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本土化研究可针对中国国情做出合理剪裁。例如,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低生产力的状况、特殊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口结构等因素,我国城市化程度较低,城乡差距很大。结合国情,我国提出“城镇化”,而非其他国家普遍采用的“城市化”标准来衡量城乡人口结构。第二,本土化研究丰富了行政学理论知识。它既巩固了行政学学科地位;又创新了切合国情的理论建设,缓解了长期以来理论大量舶来西方知识经验的不足。第三,本土化研究从我国特有的行政生态环境入手,有着丰厚的文化土壤,不会出现“理论移植致使水土不服的现象”,更可能作为实践的直接指导。

然而,现阶段本土化研究难度还很大。其一,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不深刻,无法在中国社会中扎根成长。第二,我国行政学有7类59门庞大的学科群,理论和概念错综复杂,对每种分支学科进行中国化研究是很有难度的。并且,行政学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很难实施全方面本土化研究。

四、正确处理行政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一)多方面的改良国际化路径

盲目撅弃国际化之路是不明智的,势必会动摇我理论根基。既然无法敬而远之,我们就应转变思维方式,趋利避害,合理把握国际化研究的量与度。

第一,从实际出发,合理裁量国际化的边界。针对那些强调范式的规范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前沿成果,应走国际化路径,沿袭国际化惯例。反之,理论研究应着眼本土化,把视野从传统的国际化的理论借鉴中解放出来。第二,要不断提升国际化研究的水平与档次,提倡国际间的行政管理研究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我国行政学的国际影响力。我们既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向西方学习,更要不忘初心地积极影响世界范围内行政学界的理论突破,争取国际影响力。第三,注重比较行政研究,区别我国行政学与西方行政学的差异,避免同化,保存学科独立性。就环境政策而言,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经过治理农村污染少,环境污染问题不太严重。因此,西方政府提出是“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的政策。相比,我国城乡污染问题普遍严重,对此,四川省政府提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实践证明,这项通过行政比较而出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果。

(二)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

本土化研究既是当前行政学理论构建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未来行政学发展的领标与趋势,需要学者们克服当前的困难,积极推动新生事物的发展。

第一,实现学术界与实践部门的联动,共同架构好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前者要加强对研究归纳总结,加深对研究素材的积累,探究规律;后者要加强与前者的互动交流,诚实反馈客观事实,提供丰厚是素材和试验田地。第二,本土化理论建设必须吸收我国文化特色传统,遵从传统道德观念的。我国有3000多年行政管理的实践和经验。传统的中庸之道、注重整体的思想、仁义忠信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反映。因此,在行政学研究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理性”的优先性。第三,针对我国行政学有7类59门庞大的学科群,在短期内,每一项都走本土化途径难度很大。我们可以从整体出发,提炼符合整个行政界的本土化的理念和思想。

(三)科学平衡“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张成福指出,“假如模仿和照抄也是一种国际化和学科早期发展的客观需要的话,这种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学中国化的角度看,本土化则是中国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郑杭生教授谈到:“只有真正本土化了,才有可能国际化。”但从现实出发、从国情出发,现阶段我们更要突出本土化在行政管理研究中的作用。无本土、不国际。我们需要的国际化不是单纯地被国际趋势同化。同化只是低质量的国际化,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路径也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深入本土、立足实践是当下行政学研究的趋势,只有带有“中国情结”的行政学研究,才能在契合地指导实践,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伟.如何借鉴国际行政学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2] 黄元龙.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6).

猜你喜欢
本土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全球化(2015年4期)2015-08-21 08:49:14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