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公报指出,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实际亏损超1000亿元。对比起“2013年亏损661亿元”的账单,仅仅过了一年亏损数额就翻番,这让舆论捉摸不透。就在不久前媒体还披露,一季报显示,18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一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8.19%,超过银行和房地产,平均暴利程度居各行业之首。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如此暴利,收费公路却巨额亏损,让人生疑。
去年针对公众对巨额亏损的质疑,交通部门称,高速公路“近9成收入用于还债”。这次亏损加速,收入被用于还债自然又是“主因”。可多达上千亿元的亏损数额,仍难逃脱“粗线条”“糊涂账”的质疑。
值得追问的是,全国层面的收费公路建设投资支出、其收入支出等数据,到底是怎样核算出来的?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2014年收费公路“由亏转盈”,前后相差32.7亿元的“乌龙”,就让公众对这“大数据”疑窦更甚。
另一方面,资料显示,A股市场的高速公路公司多数在1996至2000年期间上市,迄今已有10多个年头,日进斗金,赚得盆满钵满。一方面是收费公路普遍亏损,一方面是相關上市公司给股东慷慨分红,这不合理。基于此,必须对收费公路盈亏进行全面审计,有关部门也应给出更客观、真实、详细的收支数据。(《新京报》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