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剑胆梁羽生

2015-05-30 10:48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梁羽生古龙武侠

他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词人

偶遇机缘,文气书生闯入武林

一个游戏人间,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放浪佻达,金梁古三侠恩怨数十年

当江湖无人不识时,他却选择相忘于江湖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世家。那时,梁羽生的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是一个富户。他的外祖父刘瑞球是晚清举人,年轻时留学日本,回国任清军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回乡隐居,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一位文人。梁羽生自坠地起,每年一到农闲,便至外祖父家中小住。在外祖父的教导下,梁羽生小小年纪就有了不俗的旧学功底。

从小在古典诗词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梁羽生,渐渐萌生了词人梦想。在桂林平乐中学读高中时,梁羽生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校园词人了。那时,平乐中学的校舍多为平房,到了夏天,教室里便闷热至极。为了驱暑,师生几乎人手一把扇子。一天,梁羽生打开扇子时,突然产生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提笔饱蘸浓墨,挥毫疾书一首诗:

“平明残月透帘栊,中酒前宵蒙不浓。学剑闻鸡思起舞,生心策马欲屠龙。陈迹心头翻若浪,文章眼底涌如虹。统将旧事并万剪,扇散愁云醉太空。”

看到梁羽生在那里舞文弄墨,旁边的同学都好奇地围过来。梁羽生香扇赋诗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谈词求诗的人络绎不绝。梁羽生往往有求必应,使同学都能满意而归。一时间,整个中学都知道学校里有一位少年词人了。

梁羽生的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不过由于广西地处南国边际,战火很少波及此地。相反,战争还为当地送来一批文化名人,其中就有著名学者简又文教授。梁羽生按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拜简又文为师。

在偏远的蒙山,梁羽生通过简又文等人,呼吸着现代文明的芬芳。

1945年日本投降后,梁羽生决定离开家乡,去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刚入大学时,心怀天下的梁羽生,也面临过选择学科的难题。他起先学习化学,后来又转入经济系。

“抗战期间,大家都要学理工科,为了救国。我本来是想学数学,可是岭大没有数学系。后来想学文学,结果老师说,以你的水平在大学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就这样,他学了一身经世济用的本事。梁羽生没想到,日后自己的一生居然还是与笔墨为伴。

1949年,大学毕业的梁羽生经岭大校长陈序经的介绍,到香港《大公报》工作。起初,梁羽生在报馆里当翻译,后来做副刊编辑、撰述员以及专业写作人。

梁羽生一生不喜功名,不谋高职。虽身为武侠小说大家,却为人低调谦和。

误闯江湖多风雨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不知何故,结下了梁子。双方由开始的报上谩骂,发展为在澳门摆擂台一决高下。这场比武前后不到五分钟,以太极派掌门一拳打伤白鹤派掌门的鼻子而告终,但这一事件经港澳报刊大肆渲染而轰动一时。

当时《新晚报》的总编辑敏锐意识到这一争取读者的契机,于是建议梁羽生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起初谢绝了总编的邀请,无奈总编在报上预登一条广告,说将有梁氏武侠小说出笼,梁羽生只好连夜赶出署名“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之所以起这个笔名,梁羽生后来解释说,因为倾慕武侠小说家白羽的文字,故取笔名“梁羽生”。《龙虎斗京华》的发表不但使《新晚报》销路大增,还引起各地报刊争相刊载武侠小说的热潮。

梁羽生开始写武侠小说后,赢得了不少读者,其中一位便是他的妻子林萃如。那时26岁的林萃如是港府工商署的一位官员,在她身边簇拥着许多英国追求者,但林萃如骨子里却只想和一位中国青年共度一生。巧的是,自从梁羽生开始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后,林萃如就定期阅读他的作品。渐渐地,在被作品感动的同时,她喜欢上了作者梁羽生。恰逢林萃如的姑父李宗瀛正在梁羽生的报馆里工作,经李宗瀛夫妇的牵线搭桥,梁、林二人就这样相识、相恋了。在梁羽生的作品里,有过许多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在他的江湖中,只有林萃如一人。梁羽生夫妇相伴相爱长达53年,他们的爱情不算惊天动地,却矢志不渝,让世人称颂。

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梁羽生在小说中率先引入“真气”、“内力”等武术技艺,不过在甫创小说时,梁羽生对武术和兵器却几乎是个门外汉。他曾说:“我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寻找灵感‘自创新招。比如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形容长剑上刺和剑圈运转;从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来描写剑意,以文字的想象空间来弥补我技击知识的不足。”

恩恩怨怨三侠客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界向有“金梁温古黄”之稱,但论资历,尤为出众的只有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人。这三位大侠在武侠文坛三足鼎立,而生活中亦是三个各具真性情的人。

梁羽生与金庸在《新晚报》副刊做过同事,私下也是棋友,他们常在下班后杀得天昏地暗。不过由于1966年的一场笔墨论战,江湖上一度盛传着二人关系不和的传闻。当年,《大公报》的总编辑罗孚想推一本新刊物《海光文艺》,于是请梁羽生以“佟硕之”的笔名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金庸梁羽生合论》。在这篇文章中,梁羽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庸小说中的诸多弊病,如《神雕侠侣》中小龙女被强奸等情节有点犯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毛病”;《射雕英雄传》中宋代才女黄蓉与“渔樵耕读”的樵夫对唱的曲子《山坡羊》,其实是一百年后才创的元曲。

尽管梁羽生对金庸小说的弊病提出了尖锐批评,但在这篇文章中,梁羽生仍把金庸摆在了自己前面,称“近十年来港台东南亚各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随后,罗孚又在《海光文艺》第4期搬出了金庸,发表了金的一篇回应文《一个“讲故事人”的白白》。在这篇文章里,金庸平淡回应称,武侠只是一种娱乐,何必如此较真。而对于梁羽生小说里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金庸还有些许微词:“小说本身虽然不可避免会表达作者的思想,但作者不必故意用人物、故事、背景去迁就某种思想和政策。”

事实上,无论外界如何猜测两人的关系,金梁却在不同场合展示彼此间的友谊。就像金庸在献给梁羽生的挽联上所写的:“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古龙与梁羽生之间也颇有些渊源。古龙在成名之前,偶尔给台湾武侠作家司马翎、诸葛青云等人代笔写小说,但给人当“枪手”毕竟不是正经职业,所以他经常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一次,古龙来到香港希望拜会梁、金两位大侠,可惜金庸事务繁忙无法相见,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古龙与梁羽生在一家酒馆里见面了。经过一番交谈,梁羽生便喜欢上这位有才气、有想法的年轻人,而古龙则在梁羽生的鼓励下,开始了更勤奋的写作。古龙回台后的潦倒之际,梁羽生也曾寄款资助过他。更难得的是,梁、金二人发生笔仗时,古龙还曾派弟子赴香港“调解”梁、金二人的“不和”。

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人颇有几分酷似《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友。现实中,尽管三人之间没有过多的接触,但由于他们对武侠的共同热爱,彼此之间总是惺惺相惜。

辉煌外的隐居老人

1984年,梁羽生宣布封笔。四年后,他赴澳大利亚与子女团聚,从此隐居悉尼,直至2009年去世。从1954年误闯江湖,到1984年归山,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三十五部。他的小说体系完整,可以分为“萍踪”系列、“天山”系列、“天骄”系列、“大唐游侠”系列。洋洋洒洒百万文字中,他自我评价《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其中,《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大唐游侠传》等著作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就在梁羽生的武侠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宣布封笔,不再书写江湖恩怨情仇。隐退武林后,他常常与妻子挽手漫步于悉尼的大街小巷,一边观赏悉尼风光,一边回忆在香港的快乐时光。空闲时候,梁羽生也喜欢到影碟店租国内影视剧的碟片,《雍正王朝》、《张居正》等历史正剧的影视作品是他的最爱。

2006年,梁羽生不幸中风,此时的他已经难以独立行走了。但大侠毕竟是大侠,香港媒体记者去采访他时,他风趣地指着自己偏瘫的左腿说:“我写武侠小说时,小说里的武侠人物经常使用银针,可我自己从不知道扎针的感觉。没想到到了老年,因中風而扎针,这才知道银针的厉害。扎了几次,还真管用。”

卧床静养的日子里,背诵唐宋诗词成了梁羽生每日必做的功课。好友、书迷去探望他时,常看到病榻上的梁羽生正全神贯注地翻看与诗词有关的书籍,而且书的扉页已被翻得残缺。梁羽生常向朋友们炫耀,书中的大部分诗词自己都可以背下来,甚至让朋友随便翻开一页,他张口即来。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梁羽生曾以这样一副对联概括自己的一生。虽然在武侠小说界创下一片历史,但刀光剑影外的梁羽生更像一位老派文人,在名士风流里过着自己恬淡的人生。

猜你喜欢
梁羽生古龙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的养生妙招
武侠影后郑佩佩
活到四十多岁,才知道古龙有多天才
武侠教室
梁羽生: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朋友间的分寸
梁羽生化敌为友
古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