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学校: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2015-05-30 00:00张立静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对策

张立静

【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教学质量日益下降,致使农村学校出现“空巢”现象这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冲击本文拟从农村学校现状以及原因入手,以求找到合理的对策促进农村“空巢学校”向“满巢学校”转变。

【关键词】空巢学校;生源流失;教师流失;对策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城市学校“日益繁荣”的背后。却使做为生源地的大部分农村学校“日益凋敝”。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急剧减少,教师流失情况严重,农村大量学校的教学资源闲置,致使农村学校出现“空巢”化现象,这对农村教育的稳步发展无疑是一个致命冲击。

一、农村“空巢”学校逐年增多的现实表征

1、生源流失率逐年递增并呈现低龄化现象,农村学生流向县城或民办学校,县城生源流向市直学校或民办学校,直接导致农村学校的空巢化。生源稳定是一个学校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倘若偌大的校园内放眼望去学生寥寥无几,又谈何升学率?谈何教育质量?谈何农村教育之发展?大量农村学生选择就近的县城或市区学校就读,农村中小学校甚至由于生源流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个农村教学点每个班级人数甚至呈现个位数而无法单独开班,人数较多的年级人数也不足城市学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师生上课常常是“复式”教学,一个班里从小学一年级至高年级都有,一是节约教师资源,二是减少学校设施投入,生源流失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而这种现状又让家长倾向于选择生源充足、教师教学质量高的城市学校,如此下去每年不断的恶性循环,以至于农村学校空巢化现象加剧,笔者将这一现象看成是“漩涡现象”,即无法预测的危险信号。

2、教师流失。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关键所在,“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人才流动提供了诸多便利,使人才流动演变成一种常态的市场化行为”【1】。然而由于农村学校教师收入微薄,生活环境落后,津贴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再加之现代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及个人选择工作岗位的自由等因素,导致大量优秀骨干教师流转向城市就业,这对农村学校而言无疑又是致命的打击,农村教师是农村学校的中流砥柱,这一砥柱的缺失使农村教育这一大厦犹如无有基石的空中楼阁面临崩塌的风险。另外大量流失的教师均为青年教师,农村学校所留下来的教师均为年过半百的教师,农村教育的活力又从何而来?

3、教学资源闲置。诸多教学环境相当不错的农村学校也受到生源与教师流失的影响,虽未“空巢”但也并非“景气”,着实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长此以往,大量教学设备闲置,教室闲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空巢学校形成的原因

1、教育观念的革新。观念是人们对事情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观念决定结果,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家长为孩子择学的结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城市的教师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环境优美,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完善,可以给自己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条件,认为孩子在城里接受的教育一定比在农村教育好很多,正是这种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观念,所以他们不惜投入更多的钱,将孩子送进城市学校就读以求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学生生源的流向。

2、城乡发展差异性明显。由于城乡差异,农村学校没有条件为老师提供优厚待遇和教师发展平台,学校管理机制也相对落后,大量青年教师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尋找工作机会,农村学校待遇微薄,许多优秀教师大都不愿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倾向于一体化工作也已不再是服从安排而是双向自由选择的过程,再加上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困难这就增加了中青年教师流向城市的机会,许多老师选择从商或者考取更高学历或者公务员来脱离农村教师的行列。

3.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教学环境落后。2003年,我国农村普通中学生人均支出1210.75元,比上年增加了7.22%,仍只有全国普通中学生经费支出水平的55.89%【2】。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上极为不平衡,如此大的差异性无法保障城市教育经费的投入标准一致和公平,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之上。另一方面,城市学校集中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却日益落后,所以直接呈现了教师学生双流失的现状。

三、关于农村“空巢学校”状况和对策

1.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留住生源,随着教育公平意识的增加,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从对教育机会的需求逐渐转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农村学校没有适应这种需求的转变,教育质量反而呈现下降之势。【3】教育质量的下降迫使教育观念已发生变迁的农村学生流向城市,农村生源随之减少,因而,只有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顺应教育观念的变迁之势才能有效留住生源。

首先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与城市学校基本一致的办学标准,合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中国家所提供的农远设备系统,使农村学生在教育资源方面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其次,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再次,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或者优秀青年参与到农村教育建设中来。最后,实行优质生源奖励制度,避免优秀学生流失,鼓励教师把好生源质量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各项制度,留住优秀教师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一流,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振兴农村基础教育的必要路径。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导致教师力量逐年减少。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应完善学籍制度,严格转、借、休学手续,减少非正常的生源流动,并对在校调皮、顽劣、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抱有开除、退学、休学等处理,严禁造成人为的生源流失;其次,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机制,让教育资源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穷县办穷教育,富县办富教育”现象的发生;再次,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要发展必须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否则很难在教育财政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将农村教育办好。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并完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此来确保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标准一致,消除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有效的避免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的发生;最后,健全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在经济基础上确实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既要正视农村教师这一光荣岗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也是“经济人”的一面。因此完

善教师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保证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城镇教师或者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愿意留在农村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优秀骨干教师给与合理奖励政策,让农村教师在奉献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不会寒心并感到劳有所值。

3.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职能,为农村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农村教师年龄比例失衡,中青年教师数量急剧减少,年长教师比重偏大。由于农村学校人事制度不合理,很多学校几乎多年内未招聘新教师入职,而且待遇问题始终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对农村教师这一工作岗位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农村教师的创收,保证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同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并为教师提供配套的身体保健、医疗等设施,让他们享受国家公务员“五险一金”的同等待遇显得十分必要。

总而言之,作为办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为农民个人、农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农村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农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存亡关乎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为农村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农村学校改变生源流失现状,将“空巢学校”变为“满巢学校”的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余应鸿、胡霞.论农村教师的流失及其对应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28-31

[2]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4

[3]邓雪伶.社会变迁视阈下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