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之地

2015-05-30 20:05陈绪伟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红安老同学宝藏

陈绪伟

回到乡土之地,总是我的期盼。

2015年的元旦三天假,我坐班车,再搭乡下高中时同学的摩托车来到南山的红安村。别看乡下同学都58岁了,那摩托车在七弯八拐的通村公路上骑得呜呜的,还一个劲地嘱咐我“手抓紧,别害怕,稳着的”。

摩托车在红安梁上停下,搭眼就看见72岁的谭叔在刺骨的寒风下,一锄一锄给开着粉红花的茶园松土。他那细心劲像在给自己的孩子收拾尿布一样,将地里的石块和杂草一点点除去,又将撒到路边和滚到坎下别人家地里的泥土一点点抠回来。我在路边看了好一阵,他都没觉察。老同学对我说,他爸这几十年来都是如此,若是夏季下大雨把坡上的泥土冲走了,他一定要在河沟里重新把泥土挑上坡,一点不少地补回来。同学一席话让我感悟:这乡土之地,是乡里人心尖上的宝藏啊!他们守住一方宝藏,就守住了一辈子的幸福。

记得儿时,我随父母下放到这个村。对于乡下孩子来说,连口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大千世界”的电视机?哪还有新奇缤纷的儿童玩具?更没有手机电脑上的“机器猫”了!他们出生在乡村,从小只有在泥里摸爬滚打,泥土就是他们的橡皮,他们可以任意捏成自己想象的样子,可以捏成会说话的小狗、会飞天的小鱼、会划水的小鸟,也可以是打妖怪的孙悟空、抓特务的驳壳枪、打日本的大山炮。泥土是有魔法的,用泥土,他们创造了山里的童话,还有一个个奇幻莫测的梦想世界。

老同学与我同岁,早在少年时,他就学着父母的样子耕耘土地了,在冬天凛冽的风里翻土,在夏日炎热的阳光里薅草,在土地里与旱灾和洪涝争斗时,流下过艰辛的汗水和心酸的泪水,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劳作过程中,稚嫩的脸庞变得愈加成熟,纤细的胳膊愈加健壮有力,步履愈加坚定……乡土之地上,他们就这样逐渐长大,付出辛苦的耕耘,收获珍贵的粮食,然后用这些米啊、面啊去给心仪的姑娘下聘,在喧闹的唢呐声里、杯盏交错的光影下,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声声祝歌中,缔结了一个个新的家庭。

走进老同学家里,大堂屋摆了几副棺木,正在油漆。我问这在给谁准备,还是老同学在做木匠活?他连忙说:“哪里哪里!是我父亲和院子里几位老人,觉得自己有些挖不动土,背不动粮食,饭吃得越来越少,也不过六七十岁的人,突然着急起来。这不,十月份就催促儿女们给自己造一副好棺材!还亲自在高山上选笔直的柏树杉木,叫我找木匠做好,叮嘱要刷上黑里透亮的漆好好存放着。前几天还拉着儿女去自家的土地或者林地里的那个地方,说是风水宝地,自己死了就埋在那里……”

祖国、大地是母亲,我们都这么说。乡土之地,是乳汁,是粮食,是精神,是魂魄,只有乡里人的诠释才会最真诚。

猜你喜欢
红安老同学宝藏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姜 末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老夫老妻老同学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