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父亲

2015-05-30 20:05李少岩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夹菜菜园桃树

李少岩

父亲远去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于我,今生今世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晚年的父亲,总在侍弄着家门口那块菜园,父亲种着许多萝卜、葱、蒜等时令蔬菜,我每次去探望他们时,父亲总叫我一大捆一大捆地抱回城里享用。我的这种不劳而获,对于父亲来说却是无限荣光的事,那份收获的喜悦绝不亚于一个凯旋的士兵。只是好景不长,几年后,父亲侍弄的那块菜园被现代城市所收编——失去了土地的父亲住进城中村,他像一个被缴械的战士,每天,他只得坐在沙发上打瞌睡,三四年的光景,身强力壮的他变得周身是病,一日不如一日。尽管我们总是奉劝他注意运动,他依旧是我行我素,甚至无动于衷。父亲身体的巨变,使我真真彻悟到运动对于生命,和土地对于一个赖以生存的农民是多么地弥足珍贵。

那天早上,我接到哥的电话,说爸不行了,赶快回来!我感觉胸口剧烈地疼痛,双腿无休止地战栗着。我风驰电掣地驾车,回到父亲的房间,病榻上的父亲已经奄奄一息,气若游丝了。人世间的死亡总在难以抗拒中发生着。那是个炎热的夏季上午,父亲经历了一阵痛苦的抽搐之后,便咽下在阳世的最后一口气。他走了,任凭我们声嘶力竭地呼喊。一切只在刹那之间,巨大的悲痛,阴霾一样笼罩了我们全家。

父亲享年79岁,这个年龄对于一个挥锄使镰的农人,应该算是寿终正寝。按照父亲自己的话说,没有念想了,哪个不去奈何桥上走一遭?之后,我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我们平时给他买的鞋和衣服好多是全新的。母亲说,你爸不舍得穿,说是走亲戚时再穿,可是晚年的父亲,一年能走几次亲戚呢?

应该说,一个人所处的历史时空不同,他所面临的生存境遇也迥然各异。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的私塾,或许是秉承了民国时期曾在沅洲府衙谋事的祖父的基因吧,父亲做人的厚道和做事的严谨,在我们那个叫作黄家山的村寨是人尽皆知的。父亲总循循善诱地告诫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事实上,父亲事无巨细地做到了。整个生产队里,父亲所操持的农活无论犁田搭耙,还是插秧收割,他都能做得无可挑剔,并且无可媲美。父亲的这种追求唯美的性格,如今在我的心里依然积淀,依然挥之不去。

父亲对于母亲的关爱,可谓无以复加。母亲爱唠叨一些琐碎的事儿,父亲总是谦让地一笑了之,这让性格强势的母亲没了脾气。每每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父亲总会把好菜夹给母亲,母亲时常嗔怪地说,看你,不给孩子,夹给我干吗?

之后,我询问父亲,为什么总给母亲夹菜?父亲说,女人不易,好东西要留给自己的女人,以后你就知道了。多年以后,我组建了自己的家,有了孩子,当我效仿父亲给妻子夹菜时,儿子也问我,我告诉他,以后你就知道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犯错的经历,并且伴随着刻骨铭心的回忆。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伙伴家的桃树上玩耍,大家任性地摇晃,不慎将那株桃树半边树枝踩断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深知祸闯大了。最后的结果是,果树的主人将账记在我的头上,并且直接把状告在了我的父亲那儿。生性谦卑的父亲赔了笑脸,赔了不是,抄起门旮旯的那把竹扫帚,打在我的腿上。后来我才知道,那道道竹条的痕迹印在我腿上,其实痛在了父亲的心里。诚然,那是性格温和的父亲平生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

养儿才知父母恩!如今年过不惑、身为人父的我,深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回想自己这些年夜以继日地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奔波,如今根基稍稳,想好好赡养父母,殊不知,父亲却离我远去了。阴阳相隔,生死两望,如果说天堂里的父亲,还能目睹我如今的每步举动,我愿意用不尽的努力,来换取他些许的欣慰。

猜你喜欢
夹菜菜园桃树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夹菜
我家的菜园
筷子上的爱
桃树
菜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