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素
【摘要】语义是语言中的核心要素,然而语义研究一直以来却都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语义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时也并不长,而对语义的分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观点出发,对词义生成的心理机制谈了自己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词义生成;认知;框架模式;简述
语言意义与世界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所关心的话题。指称论者认为,语言意义对应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句子的意义则对应于现实世界中的事件状态。结构主义则认为,语言意义并不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它们实际上取决于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形式语义学则认为语言命题的真值局限在真值条件上。它们的基本做法是给句子指派真值。而认知语义学则认为真值取决于由情感、意图性和行为组成的经验世界,它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关心体现在语言中的人类经验意义的多样形式。形式语义学研究的是形式语言以及常项、变项、谓词和量词等,而认知语义学则把语言意义作为心理活动的产品来研究。
语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对意义本质的看法以及意义研究的方法。语法仅仅是语义内容的组织手段与象征形式。语言从自然属性上来说是一套符号系统,从社会属性上说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从心理属性上来说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因此,在语义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分出三种基本的模式。一、语言---客观世界存在模式。语义被看作是语言词语与外部世界事物的关系。二、语言---语言自身内部模式。语义被作为语言内部词语之间关系来研究。三、语言---概念化模式。语言词语的意义被看作是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概念化方式。
在这三种研究模式中,模式一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一个词语,什么样的情景是通过它表达的,针对这样一种事态,什么样的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它。模式一对语义问题的说明和阐释有其合理的一面,它看到了意义来源于客观世界,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障碍,这些无法解释的各个方面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陷。这些主要问题包括:1、这一研究模式只能限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灵魂”、“鬼怪”之类的词语就无法通过这一方法得到合理的解释。2、语言詞语并不直接指称外部世界,它们指称的是心理空间中的事物。在这样的心理空间中,被指的事物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事物。3、即使我们只研究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语,这一研究方法也存在问题,因为一种语言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词语和被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模式一的解释力缺陷召唤着另一种更为全面和高级的理论体系。
模式二主要关心的是语言系统内部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就是语言成分之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模式二指出,某一词项的意义不但依赖,而且等同于该词项与同处于一个系统的其他词项之间的关系集合。模式二绕开了模式一把客观世界看作意义源头的理论假设。把意义来源的源头从语言外部的客观世界移置到了语言的内部。通过这样的移置,模式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模式二中得到了解决。在模式二中,语言中所有词语的意义都可以通过自身在语言网络关系中的其它词语得到解释和说明。不存在无法解释的语词。比起模式一来,模式二有了巨大的进步。从模式一的只关注意义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言,模式二注意到了意义与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特点的关系。模式二在解释说明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比模式一往前跨进了一步。在模式二的框架中,没有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是无法说明的。但是,我们如果进一步追问,语言中词语为什么会有意义,词语是如何获得意义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模式二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我们仅仅知道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只能让我们明白词的意义是什么,但并不能让我们了解为什么词会有的意义。也不能让我们了解词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这样,模式二同样也暴露出了不能解释的问题,和相应的理论缺陷。
模式二注意到了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语言使用主体对意义的能动和创造。呼之欲出的是语义研究的第三种模式---概念化模式。这种语义研究模式也可以被称为语义的认知研究模式,因为它主要从对语言的认知研究中发展而来。针对模式二无法回答的问题,模式三把意义来源的源头从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移置到了人的大脑中。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来源于人的大脑,语言意义来源于使用语言的主体及主体的语言器官---大脑。没有脱离人的大脑而独立存在的意义,要解释语言意义还得从心理上着手,一切言语,现实交际中的话语,之所以会出现的根源在于人的大脑,脱离了人的大脑,离开了人的语言器官,意义将无从谈起。因此,当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他们不是在就世界本身进行交流,而是就人们所理解的世界进行交流。人们所指的事物不是世界本身的事物,而是人们所构建的世界中的事物。语言表达和世界上某一事物的关系不可能是直接的,它必须通过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于是,模式三对意义问题的解释就自然地和研究人的语言器官---大脑及其活动规律的神经和心理学联系在了一起。
模式三尝试解决的不是词语的意义是怎样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意义从何而来,词语的意义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显然,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关系到语言使用的主体及主体的主要语言器官是如何产生、储存和使用意义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有说服力的语言理论和语义理论都必须得到神经心理学的支持,毕竟大脑是人类语言生成、储存和使用的场所。大脑是如何产生、获得、储存和使用意义的呢?认知语义学做了如下回答。
意义就是概念化。意义是人在经历了认识世界的过程后所得到的结果。以概念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大脑用语言中的词来对概念进行编码,概念是人认知周围世界的产物。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原材料,概念化是形成思维单位的过程。人在形成概念的同时也就获得了意义,人形成概念的过程也就是获得意义的过程。语言编码的不是世界,而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概念。人脑中的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最初形成概念的过程(即没有语言参与到思维过程之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与预存于人脑中的认知模型有关。这些由先天基因所携带的信息所决定的固化在大脑中的程序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这些认知模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接口,是人类对周围世界进行概念化的接口。任何感官捕捉到的材料都要经过这样的一道工序,然后才能被主体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人的意识不断经历和体验的事件和过程不断的重复,主体就会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动的抽象出构成这些事件的基元、和整个过程的框架以及所有事物运作的共有机制和恒定参数。获得意义和产生意义的区别就在于,头脑中已有的概念是与外在于头脑中的概念进行内外互动,还是与头脑中已有概念之间的内部互动。内外互动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获得的过程,而内部概念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产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果说意义产生于概念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对为什么会产生意义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对概念形成的心理运作机制进行解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M〕.蒋梓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4]马清华.语义的多维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5]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6.
[6]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杜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陆佳英,肖运初.新词概念合成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外语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