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随感
在完成了“清明拜谒我的先贤祠”的展览后,我近年依然是陷在故纸堆中,沉迷在一百年前的历史资料中,我觉得在那个展览后,还有许多的话没有说完,还有许多想表达的东西需要进一步表达。我在“面向图典”创造新的图像,表达自己的观念中乐趣无穷。在翻阅这些陈旧的老照片时,我发现清末以至民国的文人在雅集合影时的做派和姿态,基本都是若即若离,各具情态。甚至很多都是“故作英雄状”,有些虽然现在看有些做作,但我觉得他们也试图通过形体的姿态表明自己是独立的,表明了一种对“我即是我”的特立独行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胸襟一种抱负一种理想。如果你再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的心境、生命状态,就会发现有许多更感人的东西深藏其中。其实,他们不止是表面上姿势的特立独行,他们在做人方面,也有着坚毅的操守、孤傲的气节。他们有信仰,令人赞叹景仰。对比那些当代人嬉皮笑脸、搭肩搂背的合影,我更喜欢前者。另外,他们合影的背景多是亭台殿阁,松竹梅菊,也表达了那些文人高雅的志向,崇尚清明、孤傲、融于山水之间。所以我通过对老照片的借用表达我的主题。当然对照片的借用不是直接的搬用,而是在画的过程中强化其精神性,突出人物更强烈的文人气质,我想借这种姿势宣扬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這种精神在现在的中国人中太缺乏了。于是我把这个系列取名为《独立》。 总之,我只是想凭着一种良知在呼唤,在呐喊,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在干的是堂·吉诃德的事,不过不管结果如何,我还是决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