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南》对美术活动的引领

2015-05-30 17:52杨延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指南美术幼儿

杨延花

内容摘要:《指南》精神的落实,需要我们每位幼儿教师不断观察反思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以及影响教育教学的社会环境等,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指南》 幼儿 美术

一.先感受和欣赏,再表现与创造

《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幼儿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大的方面,又具体给出了“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目标。把感受与欣赏放在第一位,这明确告诉我们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首先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让幼萌发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其次,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感受在前表现在后,只有先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美带来的愉悦,有一双会收集美的眼睛,才能在胸腔中填塞满美的事物时把它激情澎湃的表现出来,创造出美的艺术。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的教学不再是把教会孩子画某个事物为目标,而是引导他们感受和发现为出发点,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美的种子,比如在画春天时,我们会带着孩子先观察春天,发现小树、小草等植物的变化,再来绘画,原来孩子们眼里的春天是这么的丰富和独特,每个人笔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以前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只是老师作品的复制,而现在即使只有几棵小草,也是孩子眼里的世界,我不再为他没能画出精彩的画面而感到惋惜,反而为他们独特的表现而感动。

二.理解儿童的艺术表现

我们眼里的艺术行为在孩子眼中就是游戏,孩子们把绘画和美工的材料和工具都当成是玩具,当幼儿不能或不善于运用口语和文字语言的时候,他们天生会用图画来表达意愿和感受,反映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象征性的表达自己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因此他们对于过程感兴趣而不在乎结果,只有理解了儿童的艺术表现,我们才会理解儿童的作品。然而我们以往的艺术教育往往比较在乎结果,幼儿学会画了吗?画得像不像、好不好。这种观念要得以纠正,幼儿只有在游戏过程中充分感受,才能慢慢走向艺术化。幼儿绘画是天生的,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从小都会画,听到音乐都会手舞足蹈。所以呵护幼儿绘画表现的天性,培养绘画表现的兴趣,是早期美术教育的重点。

三.不要让范画束缚孩子想象的翅膀

通过范画临摹积累的形象素材,永远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幼儿想要表现的形象教完,而且我们为幼儿提供的范画很简单,只是一种概括了的形象,与幼儿所感知到的事物及其千姿百态的形象距离很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是否运用范画、范例,是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慎重考虑的。当幼儿说某种东西不会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将这样东西拿给她看,而不是直接教她如何画。记得在中班《爱惜粮食》半日活动时,我准备了很多水稻,麦子的实物和图片,还有人们浪费食物的照片,经过了解讨论,孩子们都觉得浪费粮食是很不应该的,为了向更多的人宣传不浪费粮食,孩子们自己动手画起了宣传画。起初我以为孩子们可能完成的不是很好,因为升到中班才一个多月,但结果却让我出乎意料,有的画着许多装满了食物的垃圾桶,让我帮助写上我“请不要浪费食物”的标语;有的画着满是金黄的麦穗,上面红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让我帮助写上“粒粒皆辛苦”的标语;还有的画着小麦苗绿油油的破土而出,让我写上“汗滴禾下土”的标语;还有的画着小人手中拿着空碗让我写“我要把食物吃完”的标语,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细细品味,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表达着对不浪费食物的理解,我想美术活动就应该如此生动和丰富,而不是千篇一律老师眼中的世界。

总之,《指南》精神的落实,需要我们每位幼儿教师不断观察反思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以及影响教育教学的社会环境等,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教师,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观察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让我们携手共同成长,认真贯彻《指南》精神,努力提升自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成长搭建平台。

猜你喜欢
指南美术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指南数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