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2015-05-30 10:48孙勋
南北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孙勋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除了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外,还承担着养成学生人文觉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使命。挖掘和利用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功能,既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符合高中生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41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合作的能力,崇德向善、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操守。作为基础教育重要阶段的高中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历史课程,理应担负起这一时代任务。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的生命和精神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的价值。而作为“人”来讲,最重要的莫過于人的生命。然而,现代社会中生命意识的淡薄却让人痛心疾首,生命意识和人生意义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高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人生中的挫折、逆境甚至死亡,让学生意识到挫折、逆境或痛苦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只有在战胜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后,才能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努力实现目标的同时,困难和挫折也会伴随我们左右。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和革命运动几乎都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几乎历史上的每一个伟大人物,都是在经历挫折和苦难后才取得伟大成就的。汉代司马迁受腐刑而修《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言。他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升华了生命的意义,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二、崇德向善、知耻明礼的道德操守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历史的发展,充溢着人类的优秀精神和道德情操。道德是中国古代对“人之所以为人”标准探求的根本尺度。离开了道德就无法谈论中国的人文精神。换言之,道德至上或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特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素材。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从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到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至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及其思想主张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清代大儒张载所概括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中所体现和流露的,是一种济世救民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培养学生养成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道德追求具有特别的教育意义。

三、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

互相尊重、善于合作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世界各国竞争与合作的世纪,在这个高扬个性、尊严、民主、自由、独立的当今世界,互相尊重、彼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家庭的温暖和睦,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人类的和平共处,都离不开成员的互相尊重和彼此合作。正如歌德所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境界。”尊重他人与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彼此合作的精神,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

四、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绝对不是狭隘的个人主义,更不是指的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性,其核心是强调关心人,也包括关心他人,热爱本民族和国家的情感与精神。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个体为社会尽到应尽的责任,则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中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危害地球生命的世界性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因此,环境教育便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自然就成为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历史学科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改以来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环境教育观念融入历史课程中。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非常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六、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让人文精神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力求实现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加强人文精神培养作为一个时代命题,尤其是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生成长历程来讲,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起到的作用无异于杯水车薪。就国家和民族发展而言,在面对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水平的学生时,如何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等多种因素,发挥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共同作用,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仍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1-13.

[2]王东升.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