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秀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用药规律

2015-05-30 10:48姜兆荣于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3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风湿病

姜兆荣 于静

【摘 要】 金明秀教授擅长风湿病的治疗,其用药规律总结为凡关节之痹,非风药不可;风湿病湿邪为患,巧祛其湿;善用虫类药搜风剔络以通痹;取类比象,善用藤类药;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关键词】 风湿病;用药规律;金明秀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3.011

金明秀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尤擅长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多因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酸重,甚至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皮肤顽厚等症状特点。笔者有幸成为金明秀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将金明秀教授的用药规律总结如下。

1 凡关节之痹,非风药不可

风为致风湿病邪气之首,无论寒、湿、热,都易与风邪相夹。风邪所致关节疼痛,多有走窜不定的特点,且风邪无处不至,可累及周身大小关节,因此治疗关节之痹,离不开风药。风药不仅能祛风疏表,还有胜湿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在热痹治疗中起到宣散、发越的作用。《医方考》曰:“风胜湿……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

金明秀教授治疗关节之痹多用风药,不仅行痹用之,寒、湿、热痹中亦常常佐入。常用药有羌活、独活、防风,三药为祛风主力,可发散解表,祛除经络筋骨中风邪。风寒湿痹常加用桂枝等以温经络,祛风邪;风湿热痹常加用络石藤、穿山龙、桑枝等祛风通络。

风药性温热、刚燥,能灼津耗液,用之过度会耗伤正气,使病情由实转虚,因此用风药时多配伍滋阴、养血分药,如甘草、芍药平肝敛阴,节制辛温、辛热之刚动。金明秀教授认为,风药发散,风湿病伴有汗出者,易致毛孔开放,故减量用之。

2 风湿病湿邪为患,巧祛其湿

湿为阴邪,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而成痰,湿、痰、水同出一源,均为水液不归正化所致。湿未成痰时,表现为关节漫肿,按之柔软;湿聚成痰者,按之较硬,关节局部有痰核、硬结出现。肿、胀、僵硬及关节屈伸不利,均为风湿病的特点,与湿、痰有关。

金明秀教授在每个方中必辨证选用祛湿之品,湿邪在上、在表,治宜风药胜湿,如羌活、独活、防风;湿邪在里,治宜苦温燥湿,如二陈汤、平胃散之类;湿邪在下,治宜淡渗利湿,如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等;湿与热和,治宜清热祛湿,如黄柏、苍术。对于湿邪较重者,往往多法合用,上、中、下三焦同治,宣上、调中、渗下并施,以中焦为重点。但湿性黏滞,缠绵难愈,这也是风湿病的特点,在祛湿同时用健脾药,以脾健运,湿邪祛。金明秀教授除辨三焦应用祛湿药外,还喜用土茯苓、绵萆薢两药以祛风湿,利关节。在治疗痹病的疼痛、肿胀时,以治肿为先,肿消则痛止,这是金明秀教授的治疗思路,在临床上也每每获效。

3 善用虫类药搜风剔络以通痹

风湿病多顽固缠绵,即缘本虚,复加外邪侵袭,病久痰凝血瘀,痹阻经络,用草木药石之品祛风、散寒、逐湿、清热多不能效,必虫类药物搜剔经络,直达病所[1]。张仲景首创了虫类搜剔通络法,借虫类蠕动之力和啖血之性,走窜攻冲用自有益。

金明秀教授认为,虫类药物虽为血肉之质,但体阴而用阳,具有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动跃攻冲的特性,可以深入隧络,借“俾飞者升,走者降,搜剔经络瘀血”的特点通痹以止痛。临床上常用的虫类药有水蛭、地龙、全蝎、穿山甲、蜈蚣、僵蚕等。但虫类药辛散走窜,易耗散真气,有燥血之痹,应用虫类药时加入养血益阴之品,如熟地黄、当归以制其弊,缓其燥性。凡阴血燥者,金明秀教授常先滋阴补血而后用之。

4 取类比象,善用藤类药

《本草汇言》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具有善走经脉、通达肢节的作用。根据取类比象原则,对于关节疼痛,尤其四肢关节疼痛,辨证加用藤类药物以理气活血,散结通络。祛风通络当用青风藤、海风藤、丝瓜络等,清热通络当用忍冬藤、络石藤、桑枝等,补虚活血通络当用鸡血藤等[2-3]。金明秀教授还常用一些藤类药对,如络石藤配伍忍冬藤,擅清热凉血、通络消肿,多用于治疗热痹而见局部关节红肿者。青风藤配伍威灵仙,在内可利水行痰、化湿通阳,在外可祛风散湿、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痹阻络脉而见关节疼痛者。若辨证准确,在复方中适量运用,藤类药祛风除湿通络的作用非一般药物可取代[4]。

5 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外来风寒湿三气,内应肝肾脾三脏。人必有肝、肾、脾之不足,然后风、寒、湿得以深入而成痹,故治痹之要,恒以扶正为主,祛邪为次。金明秀教授选用黄芪、芍药、山茱萸、甘草等补虚之品,扶助正气。脾虚者,加山药、白术健脾祛湿;寒湿盛者,以桂枝、附子之辛热胜寒;肾精不足者,加枸杞子、菟丝子、黄精等补肾填精。

从痹病的病理变化分析,其病位在骨和关节,肾主骨,肝主筋,日久必伤及肝肾两脏。若肝肾阴伤,则会出现关节烦疼,骨蒸潮热,腰膝酸软,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和肿胀变形,金明秀教授喜用山茱萸、芍药等以滋肝肾之阴,重者应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肝肾。若肝肾阳损,则表现为关节冷痛、肿胀变形,畏寒喜暖,手足不温,金明秀教授喜用淫羊藿、巴戟天以补肾壮阳,肉桂引火归元。又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又主四肢肌肉。因此,调整肝、肾、脾三脏的阴阳平衡是治疗风湿病的前提,对病情的演变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金明秀教授用药,一般药味较多,但多而不乱,配伍恰当。药味多可以弥补剂量之不足,同时可能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39岁,2013年9月20日以右踝、膝肿痛反复发作6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6年前出现左踝关节疼痛,局部红肿,未予重视,3 d后自行缓解,此后经常于饮酒后突然出现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于当地医院检查,化验血尿酸590 mmol·L-1,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几年来曾口服西药及中药汤剂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此次发作持续1个月,右踝关节肿痛,夜间痛甚,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疼痛减轻,停药后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半个月前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患者来诊求中医治疗。症见:右踝、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大便秘结,饮食、睡眠正常。高血压病史2年,未系统用药治疗。脂肪肝1年余。否认糖尿病史。查体:右踝关节、右膝关节肿阳性,局部皮温稍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辅助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55 mm·h-1,C-反应蛋白36.5 mg·L-1,血尿酸605 mmol·L-1;尿常规示pH值5.5,镜下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湿热痹。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处方:黄柏15 g、苍术15 g、薏苡仁20 g、牛膝15 g、伸筋草15 g、忍冬藤25 g、络石藤25 g、地龙15 g、僵蚕15 g、萆薢20 g、土茯苓50 g、土鳖虫10 g、紫花地丁15 g、蒲公英30 g、金银花15 g。7剂,每日3次,水煎服。2013年

9月2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右踝、膝关节疼痛减轻,停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后,关节疼痛未加重,肿减轻,关节活动较前灵活。舌脉同前,上方减伸筋草,加秦皮20 g。10剂。伸筋草具有通络活络作用,因关节症状减轻,故减停。痛风考虑与湿热邪有关,加用秦皮以增加清热利湿之功效。既往每隔8 d或10 d就会有一次小发作,服药期间,未曾发作过。2013年10月11日三诊,患者述自从服药后关节疼痛逐渐减轻,右踝、膝关节肿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较前自如。上方加白术15 g、山茱萸15 g健脾补肾,水煎,改为每日2次口服。患者服上方3个月左右,期间未出现新的关节疼痛。嘱饮食控制。目前该患者已随访近半年,无关节炎发作,一直口服汤药,大约每周服2剂。

按语: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金明秀教授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之证,应搜剔湿热瘀毒,通络止痛,故以四妙散为基础方,加用萆薢、土茯苓祛风除湿,伸筋草、忍冬藤、络石藤通络止痛,取四妙勇安汤中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痛风日久,绝非一般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须借助血肉有情之虫类药,取其搜剔钻透、通闭解结之力,金明秀教授常选用地龙、僵蚕、土鳖虫。在急性期,泄浊化瘀,清热利湿,促进尿酸排泄,消肿止痛;在慢性期和间歇期,配合调益脾肾,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功能,达到抑制尿酸,改善内环境的作用。

7 参考文献

[1] 韩善夯,金实.痹证从络论治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8-539.

[2] 韩尽斌,方樑.周学平教授应用藤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0,42(6):137-138.

[3] 陈四清.运用藤类药治疗痹证[J].江苏中医药,2006,27(4):42.

[4] 于静,高明利,姜兆荣,等.金明秀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思路探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51,55.

收稿日期:2014-12-17;修回日期:2015-01-20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风湿病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二)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
中医风湿病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