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音乐的特征及影响

2015-05-30 04:47王馨一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阶声部乐器

王馨一

[摘要]非洲的音乐是与其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的联系的,音乐几乎全部伴随着非洲人们的所有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的音乐具有自己民族的、独特的、固定的特征,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影响了许多其他地方的音乐。

[关键词]非洲音乐多声部唱法节奏民族传统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039

非洲有七百多个民族,他们都具有浓厚的传统观念与信仰,而与此紧密相连的音乐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演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庆典、工作、游戏,音乐对于整个事件的贡献在于使注意力集中,沟通讯息,群体合一,改变意识状态等等。因此他们的音乐与生活的关联比其他地方更甚。他们视音乐为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音乐与其他生活融合且密不可分。他们的音乐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影响了许多其他地方的音乐。

一、以鼓乐器为代表

非洲乐器种类丰富多彩,尤其是体鸣乐器与膜鸣乐器种类多得令人惊叹。他们喜欢在音乐中使用大量且多种类的乐器,而他们独特的点状性旋律,使得打击性的音响被他们视为理想乐音,打击乐器成为最理想的乐器,在音乐中占重要地位。鼓由于强调节奏,作为非洲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 同时也最具民族传统的特色。

在非洲,鼓的制作多种多样,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复杂;比如,把兽皮蒙在锯开的葫芦、废弃的油桶或废罐头盒上,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鼓,孩子们就可以敲着它来唱歌、做游戏。而比较讲究的鼓则用珍贵的木材精心雕制而成,当然这样的鼓不仅精美而且也象征着一定的威严和权利,在人们心目中有重要地位。鼓的形状更是多种多样,单面、双面,圆锥形的、沙漏形的……由于形状大小的不同,鼓所发出的音色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叮当声,而有的是沙沙声等等。当然,鼓的演奏也因鼓的构造而不同:小而轻的鼓,一手拿起来,另一手敲击或夹在腋下敲打;重而高的鼓,放在架子上演奏等等。

二、音阶、旋律和演唱形式特征

非洲音乐的各种音阶,大体上有五声与七声音阶两种,但最具非洲音乐特征的是等分音阶。另外,音乐的旋律多由大二度与小三度组成,演奏进行时经常会对小的音乐动机多次反复与即兴变奏。演唱形式方面,在黑人非洲的音乐中,领唱、合唱比较普遍。

三、多声部唱法

非洲音乐的多声部演唱是其民族音乐固有的特征,(其形成与他们较早认识到泛音原理,普遍使用乐弓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多声部演唱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各声部采用统一节拍,这具有很强的和声性样式,对欧洲音乐影响很大;另一种是各声部采用不同节拍,各声部的旋律进行相互独立。

四、复杂多样的节奏

节奏是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复杂多变、强烈奔放的节奏是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非洲音乐的节奏形式通常是复节奏或交叉节奏,复节奏的音乐思维在非洲十分普遍,交叉节奏在音乐中更是有很多的节奏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是很繁复的,有时合奏会有五六种节奏同时进行且互不干扰,其中还带有精巧的即兴变奏,因此,非洲音乐常被人们称为“节拍器式的节奏感”。他们无论是舞蹈、歌唱、还是器乐演出或不同的仪式、娱乐、民俗活动,都会很多人参加,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即兴加入音乐当中,练就成为一种音乐的本能。他们把节奏放到身体里面去的这种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非洲音乐就对当地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根廷的探戈、美国的爵士乐、巴西的桑巴都吸收了其节奏中的因素。现今,这些强烈的节奏形式已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甚至一些专业音乐中。节奏永远是音乐活力的原动力,从来就不存在无节奏音乐。音乐作品若无鲜明、生动的节奏作支撑,势必苍白无力,而非洲黑人音乐对于节奏的贡献是尤为珍贵的,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财富。

非洲的人大都生活在热带,他们仍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音乐的发展也大多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因此这对于音乐与宗教、巫术、劳动、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对于音乐在早期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线索。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杜亚雄,陈景娥.外国民族音乐特点[M].北京: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音阶声部乐器
学乐器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乐器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