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
摘要:
“十二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推进改革的有效方式,本文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结合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和国内外服装教学改革的一般规律,以培养出“什么样的服装人才”为目标,结合引领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驱动,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打造“政、产、学、研、商、用”六位一体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服装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
中国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49 - 02
21世纪人才最贵,“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缺乏的是具备多元复合能力、全球视野的专业化人才。当前中国服装产业短板频现: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话语权不足、创新能力欠缺、市场前瞻性缺乏、品牌营销乏力、商业企划层次偏低……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面对困境,服装产业、企业求贤若渴,但服装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困境给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也给我国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服装院校要利用好“顶层设计”这个全面推进改革的有效方式,结合“政、产、学、研、商、用”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担负起输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优质专业人才的使命,实现服装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协同创新。
一 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外与国内
服装产业的发展变革、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离不开与高层次人才互动。在国外,法国的ESMOD学院与服装公司合作,通过结合实践将人才培养面向服装企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现实教育的无缝隙对接。美国FlT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市场完美结合,由行业专家组成学生毕业设计评审团,使其培养的人才始终能适合业界发展需要。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以“教育适应产业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明确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产业背景设置教学方向,其课程内容极具针对性。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将课程渗透到时装设计、生产、促销、市场营销和管理的各个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产业背景的专业型人才。
在国内,邹奉元(2000)提出“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实践相结合”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李当岐(2001)认为服装教学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方向的确定应根据于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刘晓刚(2006)认为,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校企的有效联系,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强迫”教师开设新课和专业进修。“甬港教育合作论坛(2008)”专家围绕“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主题,提出教育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深化工学结合,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的转型能力。王勇( 2011)提出要重视服装高等教育与行业发展相适应,采用双师模式——除高水平全职教师,还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授课,“双管齐下”。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院校、专家学者都十分重视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要满足、适应产业需求。然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实现“中国服装”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注重教学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创新。
二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与探索
1 坚持
就高校而言,培养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业人才,要立足高校育人成才的四大基本职能展开,开展人才教育的分类培养,以适应不同层面、多维度的人才需求。
(1)教书育人培养专业人才。在服装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根据国内服装行业的现状特点以及世界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结合设计与技术、创意与产品、教学与实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
(2)科学研究引领产业发展。实施“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服装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在基础学习、认知与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工程开发、科研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科研平台;培养的人才既能够与国际前沿接轨,又能够“接地气”,与本土产业相适应,引领产业发展。
(3)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基于所在地区的产业背景,可以联合知名服装企业建立研究院,为所在地区的服装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借助社会复合主体的力量,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协会和学校多元联动;积极拓展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具备“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4)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立足我国服装产业的现实,继承好我国服装教育自身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优秀的服装教育经验,引进国外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特色,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时尚文化的培育,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能力、创业素质”,不断提高服装教育质量。
2 探索
(1)结合产业趋势,提高创新意识。依托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开展“政、产、学、研、商、用”六位一体多元联动的服装人才培养,促进服装产业先进技术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科研成果融汇在教学中,推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参与企业专业实践。将视野面向全球,系统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助最新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成果来改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创业素质,激发创造潜能。注重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创造意识。注重创业教育贯穿课堂内外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搭建好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配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培训讲座,举办创业竞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资源让学生定期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创造潜能。
(3)培养创意能力,引领产业发展。强调创意设计与产品转化、开发技术、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融合渗透。特别是注重服务于第二产业制造业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转型,借助创意园区等资源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推进文化创意力量在服装产业附加值提升中的渗透,发挥文化软实力的能量,以创意促进服装产业附加值提升和国际层次。
三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措施与办法
“政、产、学、研、商、用”六位一体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一一联合政府、基于产业、改革教学、科研创新、服务企业、面向消费者开展协同创新,使创新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即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明确行业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等不同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1 政——联合政府
政府应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由政府牵头设立相应的创新平台或机构,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方针来积极指导并服务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下的人才培养,如建立服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时尚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园区等,为服装院校、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设备共享、技能实训等服务。借助强有力的政府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为培养符合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环境。
2 产——基于产业
基于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离不开学校与产业间的合作交流,服装院校应与当地服装产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联合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实践教学基地;产业、行业协会也要与学校共同参与师资培养,学校定期派学生到基地进行实习教学,双方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还能服务于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学——改革教学
服装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发力者,应从教学改革上完善教学内容,服务于全国纺织服装教育、产业和地区经济,大力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提高从事服装产业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加强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同时,尝试与国(境)外服装名校合作办学,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有条件还可以引进国(境)外先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教材以及课程大纲、先进教学模式等,为教学改革引进新思路,为接轨国际提供智力支持。每年聘请国外名校专家教授服装实验课程,选派教师赴国外名校进修,选拔优秀学生访学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4 研——科研創新
加强科研平台合作、模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逐步设置模拟企业的科研、实验课程,构建以科研实验室为基础的虚拟服装企业;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技术、管理、商贸等流程的模拟操作。通过借助科研与教学的互动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及时融入新晋科研成果,更新换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各服装院校的教师应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承担基金委员会、产业、企业资助的纵向、横向课题,通过为产业、企业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改造流程、提高管理水平等服务产业发展,形成学校与产业发展间的良性互动。服装人才培养还应将视野面向全球、与国际接轨,借助最新的科研平台来改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5 商——服务企业
改革创新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装业界对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否能普遍表示欢迎和认可。因此,教学改革应与企业接轨,通过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参观或实习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符合企业的运作模式和需要。企业也可以通过专门出资拨款的方式,用于在服装展上进行面向全社会的公演和展示学生的作品。部分学生在毕业前与企业签订工作协议,毕业后直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服装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也为企业培育出专项对口的服装领域人才。各服装院校还要通过举办服装培训班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服装专业化人才。同时,高端培训也是必不可少,可以对服装企业总经理、总设计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决策者的统筹协调能力。
6 用——面向消费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逐渐提高,这给服装从业者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发出符合东方美、西方韵的产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科研成果及学生就业与创业都应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反哺消费者,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消费者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认知与消费,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二次购买率。
四 结论
采用“政(联合政府)、产(基于产业)、学(改革教学)、研(科研创新)、商(服务企业)、用(面向消费者)”六位一体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不仅仅强调要适应服装产业人才需求,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服装院系应注重学习借鉴国(境)内外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基本职能,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创意)”能力,培养出能适应产业并引领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