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2015-05-30 22:26黄盛
开放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需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通过优化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应对实际的资源环境约束,通过明确海洋主导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应对潜在的资源环境约束。本文提出了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109-04

[基金项目] 2014年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4RKE29028);2014年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项目(CAMAQN201402);2014年度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QDSKL140412);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培育类专项项目(201415032)

[作者简介] 黄盛(1976 — ),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教师,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产业经济。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广阔,拥有各类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对于“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2003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0077.71亿元,第一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8%。到2008年我国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9662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87%。但2008年以来,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01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9936亿元,仅比上年增长7.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降为9.4%。

我国海洋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受到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下降的影响,各类海洋资源的需求增速出现下降,导致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海洋船舶等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下滑,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属于粗放型增长,大部分沿海地区出现了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恶化等问题,反而延缓了海洋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出现新常态,海洋经济发展出现适当减速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已经慢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与我国大多新兴产业的状况不符。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海洋经济的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及其联系方式。不同的海洋产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和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海洋产业结构是资源的转换器,海洋产业结构的状态决定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青岛为范本,研究在资源环境对海洋产业发展构成现实或潜在约束的情况下,通过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渐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青岛的海洋经济较为发达,除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传统产业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201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715.1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7%,所占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对海洋资源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部分海洋产业发展已经直接或潜在地受到了海洋资源环境的约束。

(一)部分海洋资源过度开发

以海洋渔业为例,由于过度捕捞,青岛近海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近海海域、滩涂等资源的开发已经超过了合理的强度,各类病害日益严重,对养殖海域环境和生态产生直接破坏。青岛海洋渔业近年来产值出现了负增长。

(二)近岸海水质量有所下降

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海水质量有所下降。根据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5年一类和二类水质等清洁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占青岛市近岸海域面积的97.4%,而2013年这一数据降为96.5%;2005年青岛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水质等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所占比例为0.9%,而2013年其所占比例接近2%。目前青岛污染较重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北部和丁字湾,污染物主要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海水质量的不断下降已经影响了海水增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产业。

(三)海洋灾害频发

以浒苔为例,从2008年夏季开始,浒苔在青岛周边海域不断泛滥。根据2013年青岛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青岛市管辖海域浒苔的最大分布面积为8947平方公里,最大覆盖面积为130平方公里。大面积分布的浒苔遮蔽了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而且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可能对其它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浒苔的爆发会影响海水浴场的运营,干扰海水休闲运动,造成海水污染。

(四)近岸空间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海洋产业属于近岸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盐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之间存在着发展空间的重叠和冲突。例如,港口航道的建设占用了海面,会减少海水养殖的面积。这样有限的近岸空间会在各产业间轮替,出现近岸空间资源不足。而且随着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海洋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目前青岛市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已经受到了海洋资源环境的直接约束。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海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产业易与其它产业在发展空间上产生冲突,面临着资源环境潜在的约束。

三、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改变海洋资源开发结构,进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使海洋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功能发挥最佳效应。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选择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主要是明确海洋主导产业和需要重点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避免潜在的资源环境约束变为现实约束。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受到资源环境限制的海洋产业则要通过优化其内部结构缓解约束,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

(一)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具有优势的海洋新兴产业,可以在近岸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对潜在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1. 明确海洋主导产业

海洋主导产业是指自身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大,在整个海洋产业体系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产业。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够引领整个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确立并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是区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数据显示,2005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主要依靠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盐业及盐化工等产业支撑,四项产业的产值合计占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的83.2%。应该说,之前青岛海洋主导产业的作用突出,海洋经济的特色鲜明。但由于海洋资源环境的约束,近年来青岛的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海洋渔业的产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已无法发挥海洋主导产业的作用。因此,需要培育新的海洋主导产业。

海洋主导产业的特征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区域海洋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需求,能够实现较快的增长,并且能够带动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按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海洋主导产业应该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友好性产业,能够有效缓解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根据计算,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不仅对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而且区位熵大于1,是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此外,青岛的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较快,青岛的海西湾近年来集聚了武船重工、北船重工等多家大型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等产业高速发展。因此,结合青岛海洋经济的具体情况,青岛可以将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培育。

2.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新兴产业是相对海洋传统产业而言,科技含量较高,对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小的海洋产业。我国的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业、深海油气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减轻海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约束。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多所海洋科研机构,是我国海洋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地,也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根据计算,目前我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海洋新兴产业是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结合青岛的海洋产业发展基础、海洋科技力量和海洋资源状况,青岛市应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

(二)优化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内部结构,应对资源环境约束

对于海水养殖业,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总产值。在稳步发展海参、对虾等优势品种基础上,积极探索星川斑鲽、斑点鳟鲑等高附加值品种的育苗和养殖。对于海洋捕捞业,通过各种措施来限定和压缩近海捕捞量,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同时要通过引进大型渔业公司,加快远洋渔船的建设,发展远洋捕捞业。对于海洋盐业,要改变单一的以加碘精制食盐为主的食用盐产品结构,生产海藻碘盐等中高档食用盐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增加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等其它用盐的生产。对于滨海旅游业,在海洋环境有待改善的情况下,可以扩大海滨旅游和海滨度假产品的比重,减少海上旅游产品的比重。

综上所述,面对近岸空间资源缺乏等潜在的和实际的资源环境约束,青岛可以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这些产业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海洋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同时可以优化传统海洋产业的内部结构。

四、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一)完善海洋产业资金投入机制

应制定海洋产业发展目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支持海洋开发企业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引入社会资本以及国际资金。政府对于重点培育的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主导产业的企业可以实行资金倾斜,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研项目。

(二)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首先,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要根据海洋科技成果的特点,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的建设,为海洋成果产业化提供基本动力。对于科研机构,为调动科研人员的产业化积极性,应明确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产业化收益的利益分配,将部分产业化收益分配给科研人员以及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同时科研机构应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补贴、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等方式给予必要的支持。

其次,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合理的准确的海洋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对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收益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方法上可以进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的绩效评估,评估某项海洋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能力,预测其价值投入的回报率,依靠社会经济环境确定海洋科技成果的价值。在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相关专家以及企业共同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最后,构建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介平台。除了各类的海洋科技成果推介会外,还可以建立海洋科技中介平台体系。政府可以建立国家海洋科技成果推广(转移)中心,对海洋科技成果和人才数据进行登记,供企业查询,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海洋科技机构和涉海企业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该联盟,科研机构与企业可以进行直接交流。在科研院所内部可以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三)优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海洋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风险较大,需要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进行市场需求的培育。部分海洋新兴产业正处于产业初创阶段,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政府可以采取示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措施,扩大海洋新兴产业的有效需求,增强其市场发展前景,促使这些海洋新兴产业进入产业成长阶段。其次,政府可以设立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在人才、用地、税收、贷款等方面进行优惠扶持。通过海洋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促使大量海洋科研机构、涉海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海洋科技机构和海洋研发人才的优势,而且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的集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最后,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陆源污染。海洋环境的好转,除了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减轻海洋来源污染外,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对于陆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减少其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历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

[2]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N].人民日报,2014,11.10第二版.

[3]青岛市“十二五”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EB/OL].国家发改委政策规划.

[4]徐胜.资源环境约束下环渤海海洋产业发展对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37.

[5]黄盛,姜文明.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2):14-18.

[6]杨萍,张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与机制优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9-21.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分析
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策略思考
从海上运输业谈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福州马尾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