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角色出发探讨《理想丈夫》中爱的救赎

2015-05-30 20:43马云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真爱救赎人物

摘要 《理想丈夫》作者为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其出生于19世纪英国,准确讲应为爱尔兰,因为当时那里被英国统治。奥斯卡·王尔德是当时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其文学作品较多,主要为剧作、小说、童话、诗歌等类型。奥斯卡·王尔德不仅是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主力及90年代颓废派运动先驱。本文主要从人物角色对《理想丈夫》进行分析,解析奥斯卡·王尔德对爱的理念。

关键词:《理想丈夫》 人物 真爱 救赎

一 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在创作《理想丈夫》时,当时英国正处于文化发展繁盛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所知的维多利亚阶段。不过在19世纪末时,英国社会到处弥漫着颓废和堕落的气息,维多利亚时期在当时已慢慢走向低谷。王尔德反对艺术的功力性,对那些市侩哲学和道德深恶痛绝,他坚信艺术本身的价值。随后他加入了颓废派,主张艺术独立价值和美学价值,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理想丈夫》这部作品主要由四个方面的情节展开;剧情由聚会对话开始慢慢走入主题。在外人看来完美无缺丈夫,因年少时无知而受到道德上的威胁,为了保住自己事业前途,及在妻子心中的形象,违心地答应了别人的要求。尽管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爱情比较忐忑,但在故事最后结局还是以圆满收场。整部剧情在讲述上扣人心弦,人物对话妙语连珠,非常具有哲理性,很好地展现了作品本身想向我们表达的爱的理念。

二 《理想丈夫》的人物塑造

针对《理想丈夫》这部作品是作者王尔德在其后期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其内容的艺术创作和当时社会的现实模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王尔德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细节语言塑造,来真实地反应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非常巧妙地应用人物彼此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环境塑造,表达出作者认为在金钱利益权利的社会中,还是存在真挚的友谊和爱情的。本篇作品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人物。第一,罗伯特·奇尔顿爵士。这部戏剧故事由主人公罗伯特·奇尔顿展开,他既是一位政治工作人员,也是人们眼中的理想丈夫,形象完美无缺。但那只是人们看到的外在,只有他知道自己的事业地位是如何得到的,其通过把内阁秘密卖给证券交易所,从而得到了今天的地位,成为了人们景仰的副外交官。这是奇尔顿在年轻时犯下的不可弥补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是引出后文话题的关键。后文发展中主人公经历了人性的挑战,并选择了妥协,失去了自我救赎。但在最后他还是坚持了自我,经过朋友戈林的帮助,才被挽救回来。第二,奇尔顿太太。是主人公罗伯特·奇尔顿的夫人,也是这部戏剧的关键人物。在本篇故事中角色担当也很重要,扮演着正面女性角色形象,她对丈夫的爱是不存任何质疑的,她将这份爱的纯洁性保持在一个至高点,在她眼中,丈夫的形象是完美没有瑕疵的。可以说它对主人公罗伯特·奇尔顿的爱,是造成罗伯特·奇尔顿做出错误选择的原因之一。在奇尔顿太太的眼中,罗伯特永远都是那么完美,她不许别人犯错。这种极端思想可能导致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丈夫罗伯特,所以,罗伯特在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下,才做了错误的抉择。第三,戈林子爵。戈林子爵是主人公罗伯特的好朋友,也是把罗伯特从错误选择中拯救出来的人。他非常机智、幽默,为人正直,对待朋友真诚友好。但尽管他具有这么多优点,他的父亲还是觉得他没用。如果戏剧中通过梅白尔的视角去了解,你会发现其实戈林子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丈夫。在与罗伯特的虚伪作比较,表面上玩世不恭的戈林,其实是一个内心真诚的人。作者王尔德用独具匠心的手法,用梅白尔的视角揭示了这一点,在与上流社会那些人物作比较,形成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对比,在对比中将戈林的优点放大。以此表现出作者王尔德对那些虚伪上流社会人们的憎恶之情。第四,梅白尔。梅白尔是一个真诚、坦率的人,这一点在她对于戈林的喜欢上就可以看出。她对于戈林的爱是真挚的,是不加任何条件和约束的。虽然戈林有很多坏品质,但她愿意去接受他。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就是喜欢你的“坏品质”。你就是我心中的理想丈夫,这里梅白尔对于理想定位是这样的,她觉得戈林就是她的完美理想丈夫。作者王尔德在这里同样也运用了对比,把外在并不完美的戈林和完美的罗伯特进行比照。从而更加明显地显出了罗伯特·奇尔顿的完美是那么的虚弱无力、站不住脚。第五,谢弗利太太。谢弗利太太作为本篇戏剧的反面人物,在故事的开始就已出现,这是一个为钱财不择手段的人,在生活上更是放荡不堪,但作者却没有主要针对她去进行一些批判性的指责,因为,虽然在本剧中她是所谓的坏人,但是她并没有去掩饰自己的本性,没有用虚伪去包装自己。其实,谢弗利太太也并不是完全的爱财,在与戈林的爱上面,她就愿意放弃金钱,也是一个从内在到外在都很真实的人物。在剧中,虽然谢弗利太太在刚开始就出现,但也只是个陪衬性的人物。作者王尔德把戈林和谢弗利这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放在一起,这样一正一反的两面,意在讽刺和抨击那些虚伪的上流社会人物。

三 对主人公罗伯特爱的救赎

对于本篇故事中,主人公罗伯特因自己年轻所犯下的错误即将一错再错时,其爱人和朋友都给予了他帮助,通过不同的爱来对主人公进行救赎,帮助其及时回头,主人公才从犯下错误到接受救赎经历了以下过程。

1 罗伯特受到威胁,失去救赎

罗伯特·奇尔顿,不仅拥有很好的事业,也拥有和睦的家庭,其即是人们眼中的理想丈夫,也是英国的副外交大臣,对于他来说,政治生活是非常高贵的职业,为此他始终坚持原则,非常耿直刚正。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的名字常出现在报纸上。在他妻子的眼中,他是位好丈夫,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位好政客。所有肮脏丑陋的事,好像都与他没有关系。但是正是这样的男人,因年少时所犯的错误,被作品中的反面角色谢弗利太太抓到了把柄,并以此来威胁他。谢弗利手中的证据,足够让那个完美的男人罗伯特·奇尔顿身败名裂。所以,当奇尔顿爵士得知谢弗利太太要把他的那封信件公布时,感到万分紧张和不安,这和平时那个镇定自若的他,显得大相近庭。奇尔顿怕自己的政治事业前途受到影响,怕那个他深爱着的妻子看到后会伤心绝望,从而失去妻子对他的爱,不管怎样他都不能失去那份爱,于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答应了谢弗利太太的条件,而与此同时,他也背叛了自己,背叛了所坚持的道德原则,让自己的灵魂变得堕落。在选择失去妻子的爱和坚持原则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在这之后当他在面对妻子的种种质疑时,他还是选择了坚持原則,在最终真相被摊开后,主角罗伯特·奇尔顿爵士终于明白妻子对他的爱才是带给他最大的束缚。

2 奇尔顿太太的爱的束缚

奇尔顿太太也是我们本篇剧作的主要人物,她是主人公的妻子,拥有正面的女性形象,她对她的丈夫有过这样的评价:“你有时候完美得让我讨厌。”在奇尔顿太太的眼里,她的丈夫是完美无缺的,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她对她丈夫的爱使得在她的眼中不能有一粒沙子。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爱,使得罗伯特·奇尔顿不能去做任何不光彩的事,他仿佛已经成了奇尔顿太太的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她那种局限性的有条件的爱,就像是一件不合适的衣服一样,穿在罗伯特·奇尔顿的身上,怎么都感觉不舒服,但是却光彩亮丽。在罗伯特·奇尔顿遭到威胁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后,奇尔顿太太不但没有用爱的方式去救赎他,反而,还会让罗伯特感觉到更加的痛苦,在这种被束缚的爱中,罗伯特·奇尔顿苦苦支撑。直到最后奇尔顿的妻子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爱对于她的丈夫罗伯特·奇尔顿来说是多么大的压力。并最终认识到了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罗伯特带来真正的救赎。

3 罗伯特的朋友戈林子爵

这篇剧作全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即理想丈夫。由其中马奇蒙特太太认为他丈夫雷金纳德是完美的让人绝望,可知理想丈夫其实并非一定是完美的;他可有缺点,但一定不是道德上。在卡福萨姆伯爵眼中认为他儿子戈林是个不懂事的长不大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父亲问他知道什么,他说唯一知道的就是一无所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戈林高洁的精神促使他不愿意与上流社会那些人一起共事。戈林子爵与罗伯特·奇尔顿是很好的朋友,主要体现在罗伯特可将自己最丑陋的事情与戈林分享。而在谢弗利太太威胁事件上,戈林也给予了罗伯特很大的帮助,因为戈林子爵与谢弗利太太的关系较深,多少也掌握了她的缺点,所以在经过戈林劝解后,比较和谐地解决了此事。体现戈林在友情意义基础上,对罗伯特的爱的救赎。这种爱是真挚的不带任何虚伪和势利。通过许多角度的对比,以及事件语言的表述,都使我们感觉到戈林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丈夫。在与谢弗利太太争执中胸针事件,体现了戈林的机智果敢。在对罗伯特事业上的劝解体现了戈林的深谋远虑,对父亲责备没有变现出任何抱怨表现了他的孝顺。同时,戈林还有着对自由的向往,毅然拒绝父亲给他安排的议会工作,他觉得那种工作是枯燥的、无趣的。这种种事件,都体现了戈林与理想丈夫的契合点。完美诠释了理想丈夫的核心:理想丈夫并非是外在完美的人,可以有缺点但是绝不能是道德上的缺点。

四 结语

这篇《理想丈夫》通过作者王尔德对人物的细微描画,从心理上、语言上以及表情上向我们传达了每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感情参杂,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想法。从谢弗利太太为了戈林最后放弃了去威脅罗伯特,我们知道,金钱与爱情相比变得一文不值。从梅白尔对于戈林的喜欢上,我们知道,在世俗的观念与爱情相比,已不再重要。从罗伯特的妻子对他的爱情上,我们知道;真正的爱情是没有条件的,要不然,只会让人感到束缚和压力。从奇尔顿在犯错后得到救赎使我们知道,真正的救赎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在真爱面前,没有永远的错误,只有最终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鹿晨洁:《任何谣言、挫折与诱惑都止于真爱——浅析〈理想丈夫〉中爱的救赎》,《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第8期。

[2] 蔡兰兰、邹巧宜:《二元对立与〈理想丈夫〉人物形象分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期。

[3] 杜以向:《简评王尔德的〈一个理想的丈夫〉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4期。

[4] 李宪美:《王尔德喜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芒种》,2013年第16期。

[5] 曲彬、尹丹:《王尔德〈理想丈夫〉中的矛盾性解析》,《名作欣赏》,2013年第12期。

[6] 吴鹏:《王尔德〈理想丈夫〉的语用学分析与解读》,《芒种》,2013年第4期。

[7] 崔伟丽、王玉:《当理想照进现实——简评王尔德〈理想丈夫〉的喜剧艺术》,《作家》(下半月),2013年第4期。

[8] 郑雅妮:《从合作原则角度分析〈理想丈夫〉的对话》,《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10期。

(马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真爱救赎人物
从《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苏醒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解读《快乐王子》中的柏拉图式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