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茜 白依灵 王欣悦 李欢
摘 要: 一个城市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主导产业,工业型城市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主导产业的转型。攀枝花是典型的伴随着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城市,有着先矿业经济后城市经济的特殊生长机制,是一座典型的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专业性工矿城市。鉴于工业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课题,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都经历过或正在进行转型,同时由于各市的市情不同,转型的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我们为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工业城市;转型;现状;发展趋势
传统工业城市是指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传统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市,或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其主要产业属于传统工业范畴的城市。这类城市的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譬如我国东北三省的大庆市以及西南地区钢铁产业代表城市——攀枝花。
一、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产生背景
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历程,而由于缺乏重工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导致了“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的结构性缺陷,轻工业及其他产业严重落后,表现出“高积累,低消费,低效率”的特征,消费品严重短缺,消费需求受到严重限制。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完善,传统的工业模式和人们现有的消费需求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碰撞,新型工业城市迫切需要取代传统的工业城市,这是由产业结构转化规律决定的,“转型”便是这样应运而生。
二、转型的原因
(一)城市内部原因:
1、 工业城市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国家经济发展步伐,需要转变城市发展类型,老工业城市投入大,获得收益时间过长。
2、 2015年国家将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老工业城市大多数以金属冶炼业为主,对环境破坏性很大,需要减少重工业在城市内部所占产业结构的比例。
3、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涌现于社会上,但是因为许多城市的产业没有得到转变,造成了城市人才需求量减少,特别是对高新素质人才的需求很少,失业率增加,转变城市发展类型,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是私营企业能够提高就业率,而且第三产业投入小,产出大,经济效益高。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内部的用地矛盾日趋严重,国营重工业占地范围广,造成资源的严重的浪费,调整产业结构有必要促进工业城市的转型,转而发展其它行业。
(二)国际原因:
1、 为顺应国际经济格局重大转变与城市化进程,国家已经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重点。至2012年整个中国已基本进入了工业话的后期阶段,城市经济将进入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的实质性实施阶段。
2、 国外具有工业资源城市成功转型的典例——德国的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就进行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充分发挥其不同的区域优势。这些方法放在国内一些工业城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之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一个城市如果想要跟进国际发展的脚步的话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加快国家的发展,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工业城市转型的现状及效果调查、研究分析
(一)转型中的工业城市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传统工业城市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区域协调和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传统重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市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重工业以后,意识到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匮乏,于是利用其地理资源进而转型成为中国康养城市,且向各地销售水果,这意味着攀枝花市的产业形式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但传统重工业城市的转型,不应该仅仅是在其意识到资源严重匮乏和环境严重污染以后将原有的产业完全推翻进而转向其他产业。传统重工业企业的一些运作方式因为长时间而根深蒂固并不能一下推翻,但要真正实现工业4.0就不能仅仅只注重产品的数量,而是应从本质上有所改变,多引进技术人才,研究如何高效利用资源,以及如何提高产品的价值和质量。
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据了解去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0.85亿元,增长9.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
(二) 转型所要达到的效果
1.开辟新产业,寻觅接替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群组。在弱化发展传统工业的初级要求下,还要在发展中另辟新产业,找到适合该地区、区域的新兴产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宽产业链,将第二产业延伸至更广、更深的发展形势中,摈弃之前仅仅进行资源开采和初加工的产业形势,对精加工和生产产生品的产业进行研究和拓展。
2.构建产业金融化模式。传统工业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往往过重,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且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也是逐渐从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加大金融产业的比重。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的标志就是繁荣发达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中现代金融业是最主要的发展产业。但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金融业通常发展比较滞后,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多经济、环境、社会问题。所以要将现代金融业体系融入产业体系中,将其金融化,以跟上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转型更为彻底。
四、转型的国际宏观环境及与大学生的微观联系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随着前段时间德国工业4.0的概念和热潮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中国也希望乘上工业4.0这趟快车,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口号。而这就意味着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会出现必将会出现大量机器代替人的局面,这样便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空置,如此一来发展传统重工业的城市更会遭到巨大的失业的冲击。
在“中国制造2025”大潮流下的传统重工业城市的转型需要大学生如何积极面对、如何让顺应这样的趋势呢?
1.培养“工匠精神” 。要实现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不断传承、发展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中国想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需要大批不断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能够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如果在科研领域方面没有一定的天赋,我们大学生把自己锻炼成为这样有着精致手艺的人才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2.培养创业创新精神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即,国务院就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降低了创业门槛,增加了创业的可能。据调查中国每年有七百多万大学生毕业生,六百多万中职毕业生以及三十多万海外留学毕业生,也是目前最具创业意愿的群体。创业创新对传统城市转型也起着巨大的助力,创业带动着就业率。对于创业创新有意愿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加入到创业的行列,拓宽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做自己热爱的行业,专研自己热爱的事业,培养创业创新的精神。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京祥 殷洁 罗小龙.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04):1-6.
[2] 王建国 蒋楠.后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08).
[3] Wu F.The(post-) socialist entrepreneurial city as a state project: Shanghai's reglobalisation in question[J].Urban Studies, 2003,40(9):1673-1698.
[4] 林越英.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开发的初步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周海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攀枝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03).
[6] 杨桂华 陶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