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城市化的社区图书馆建设

2015-05-30 19:04吕惠红
科技资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吕惠红

摘 要: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精神粮食的所在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社区图书馆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了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出强化社区图书馆服务职能向平民化和大众化倾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居民社区图书馆建设,力争达到“馆舍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的国际图联标准,满足各级阶层群众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设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品味的大都市。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 社区图书馆 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2-03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改革开放,城市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7%上升到52%以上,城镇人口从1977年的不足1.7亿人到2015年增长超过7.5亿人,增加了5.8亿人[1]。未来我国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并且以每年城市化率1%和伴随1 300万人进城的速度不断递增,其规模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伴随新城市区的越来越多,与国民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配套,如社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跟上发展步伐。

1 人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

我国在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偏面追求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注重形象化工程建设,全国各地一座座新城区拔地而起,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大楼被搬迁到交通不便、人流量稀少的郊区,市区繁华路段整片区商业化,变成了文化沙漠,完全忽略城市化进程中的内涵和实质的建设,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极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内。

图书馆作为国民文化趋势的引领者,其公共服务提供的阅读便利便也成为了社会风气的趋向标。40年前国际图联曾颁布“公共图书馆标准”,明确每5万人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馆舍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2]。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实质上呈现着极不均等的状态,公共图书馆服务不要说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有着很大差异,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远远未达到国际图联标准。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只有3112个(其中少儿图书馆只有105个)[3],而且2/3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全市公共图书馆仅有6个,按区域常住人口数7 194 311人计算,平均121.6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4]。而在英国,共有4 574个公共图书馆,平均1.4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或其服务点[5];在挪威有865个公共图书馆,平均1.8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6];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大概有8 951个,许多州的法律规定每2英里必须建一个图书馆,每一万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7]。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数量和服务人口数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缺口却如此触目惊心。

尽管已经迈入了21世纪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但我国东西部、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新开发的城区,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稀缺,在互联网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情况的恶化势必造成社会的断裂。虽然一些乡镇社区均建有文化室、文化书屋等,但与文化二字根本不沾边,只是民众举行红白事的场所,有的甚至成为聚众赌博之地。不论是城市或是乡镇,各地居民社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问题社区”犹如产生病变的细胞,如不及时关注,势必引起整个组织乃至机体的病变,甚至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2 国民阅读兴趣的缺失

民族精神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阅读的水准,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仅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阅读是犹太人长期世代积累下来的习惯,他们在所有商业和娱乐停摆、公交停运的犹太“安息日”,全国唯有书店可以开门,阅读背后的智慧和力量就是这样使一个区区小国蜕变成举世公认的“强国”。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每个人的背包里都装有一两本书,阅读是除了足球之外几乎全德国人都喜欢的一件事,德国人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去国外旅游时,常常看到在公园草坪上、游船的甲板上、飞机舱内,年轻人手棒书本静静阅读的情景。

而环顾周围,麻将馆、网吧、休闲会所等娱乐业的热闹非凡,无论你步入任何一个小镇的大街小巷,随便就能看到几十家麻将馆或网吧,国民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赌博、上网和看电视。祖先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互联网时代给了人们更多阅读的便利性,却没有让读书的人多起来。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出浮躁不安,广场上不停舞动的大妈们,地铁、公交车里忙着刷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的年轻一族,在网吧或在高校的宿舍, 玩游戏和聊天成了主流,唯独少见了那种手拿书籍默默阅读而带来的满足与宁静场面。

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

沙里宁有句话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市民的抱负,城市的气质来源于历史和文化的积淀[9]。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城市规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有个性的城市,才最有争夺全球资源的能力,也最能捕捉到发展机遇。我国走向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城市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10]。

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格局已成规模,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新型社区图书馆应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主要依托,大型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图书馆实行信息联网互通互借。此外,鼓励私人资本介入社区图书馆事业,以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在一些居民社区配置的空白,私人图书馆在经营方面有其优越性,可以根據居民的要求随时灵活调整服务范围和内容。图书馆的建设要深入到居民生活的各个社区,通过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方便国民利用图书馆,以及图书馆进行信息传递、社会教育、娱乐消遣等职能的有效发挥,有针对性地满足居民对信息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从而满足普罗大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我国商业化的大城市,经济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一族及其家属,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工作和居住环境相差悬殊,因此不同的群体具有相对不同的精神需求,同一群体内部的精神需求亦有其独特性。如白领高薪群体更重视职业成就感,对业余精神生活要求比较高,而农村进城务工者则大多数从事低技术的体力劳动,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归宿感,使他们经常感到空虚、孤独和无助,迫切需要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其中也不乏有些人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回家创业的想法;此外特别关注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他们需要一个经常溜达的地方,尤其是双职工、外来工的子女,会因缺少家人照顾而容易误入歧途。社区图书馆应肩负起“社会第二课堂”的责任,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让这些孩子放学后能有一个做作业、继续学习、娱乐的安全之所,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习惯、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碰到困难时懂得利用图书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对社区的和谐及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应以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为契机,使社区信息服务成为社区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之一。

4 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职能,概括起来包括有:搜集、保存和传递文献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和进行社会教育、消遣娱乐、公益职能等等。人口城市化使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加贴近民生,接地气。

(1)信息功能的角色。

信息咨询是公共图书馆首要职能。图书馆在信息获取上担当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协助政府与国民社会达成发展目标,支持政府的政策推广,为政府、国民社会与商界提供信息服务,协助政府了解国民的信息需求。二是支持国民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决策。图书馆等信息中介机构,透过提供信息,议题关注,强化交流,典藏管理,空间与论坛活动以及培养技能等六方面提供与协助政府并推动发展图书馆提供公平的信息检索[11]。图书馆员应向国民提供技能培训咨询,并有效地进行检索并获取、使用各种信息源,并且藉此由互联网技术弥补城市社区之间的信息落差。

(2)社会教育职能的建设。

今天的图书馆如果继续单纯地搜集资料,对资料分编收藏以供使用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太过狭窄和因循守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把图书馆办成一个真正的“社会大学”“平民的大学”。教育的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如对外来工群体可根据其需要设定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可由用户自己提出技能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3)休闲娱乐职能的发挥。

在孤独和空虚病流行的当今社会,尤其需要一个供人们一起休闲、娱乐、读书、交流的场所。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休闲娱乐职能的开展兴趣不大。社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宽阔的空间和安静的环境,设置展览室、演播室、棋牌室等,进行养生保健、花卉养植、剪纸、茶艺等知识的讲座,有效地满足国民的休闲娱乐需要。

(4)公益功能的传递。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社区图书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代表社会对弱势群体传递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为对乞丐和无家可归者敞开大门,更体现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醒社会,应该对病患、智障、犯罪受害者、外来务工者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加深了解,并向他们伸出援手[12]。对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贫穷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机构。

5 结语

图书馆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是人类精神粮食的所在地,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民的精神生活和终身教育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强化社区图书馆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服务意识,合理、均等配置图书馆资源,使全社会的所有国民,不论种族、地区、年龄、性别、宗教、语言、残疾、经济和就业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均可平等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向着国际图联制定的“馆舍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标准迈进,建设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品味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EB/OL].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2] [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9-04/06/content_905636.htm.

[3] 廣州信息统计网[EB/OL].www.gzstats.gov.cn/pchb/rkpc6/.

[4] 佛山市统计信息网[EB/OL].www.fstjj.gov.cn/tjgb/.

[5] 肖永英.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09(4):6-10.

[6] 吴凤霞.挪威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110-112.

[7] 美国公共图书馆[EB/OL].baike.sogou.com/v63200779.html.

[8] 德式阅读的力量[EB/OL].site.douban.com/234845/widget/.

[9] 赵新萍.新型城镇化给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成果,2014(20):20-21.

[10] 杨曦.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途径探析[J].理论界,2012(3):138-140.

[11] 信息获取与发展里昂宣言[EB/OL].http://www.nida-net.org/2014-09-02 10.01.24.

[12] 季思聪.美国公共图书馆面面观[J].中国新闻周刊,2011(10):58-59.

猜你喜欢
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