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红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员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态势语言是教员辅助有声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手势是态势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员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手势在教学中具有有声语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意义,是教学语言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式。加强手势语言在教学中运用,对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势语言 教学过程 作用 语言表达 教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48-02
美国著名学者艾伯特·梅热比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占38%)+表情(占55%)+语言(占7%)[1],不论上述公式是否正确,但手势的作用不能低估。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态势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无声语言,是指人际交往中用以表情达意的姿态、神情和形体动作。手势语(下称手势)是态势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口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甚至可以代替有声语言或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该文对手势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1 手势的种类
手势是通过人的上肢特别是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态势语。手势分为指示手势、象形手势、情感手势和象征手势。一是指示手势:指示手势具有指示具体对象的作用,可以使学员看到真实的事物,如指示实物、方位等;二是象形手势:象形手势是用来模仿物体的大小、形状、高低和长短等,给学员一种形象的感觉;三是情感手势:情感手势是用来表达情感,使其形象化、具体化。教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各种手势表达出来。四是象征手势:象征手势比较抽象但如果运用的准确恰当能引起学员的联想。一般来说,手向上、向内的动作都有积极意义,用来表示希望、未来、成功等;手向下压或者向外推的动作,则表达消极的意义,用来表示批评、否定、拒绝等;手势缓慢,则表示平和、示意、模仿等。手势挥动有力且具有控制力,表示赞同、坚决、果断、顽强等。手势是使用频率非常高、表现力很强的一种体态语言。
2 手势的应用
手势能够帮助教员清楚、细腻地传达各种信息。因为它具有完全可见的表达形式,所以能够辅助有声语言而产生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教员在教学中不可能没有手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了手势的配合,有声语表达的重点就能够表示的更加鲜明、更突出、更生动、更形象。但是教员要注意手势语所突出的重点只能落在关键之处,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而不能每句话都配合运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因此,手势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合、适度。手势的运用要适合,一是表达的内容要与手势所表示的意义相一致,不可无序或不规范地使用手势,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手势的表达效果。二是手势运用要适度,不得过于频繁,否则会给人以琐碎的感觉。手势过多会分散人员的注意力、过少会失去感染力,所以手势运用要注意适度。(2)自然、协调。手势与声音、表情、姿态达到自然协调的配合,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教员的手势动作不但要做得舒展、大方、得体、灵活变化、富有美感,还要与讲授的内容相协调、与话音的起落相协调、与表达的意图相协调,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手势僵硬、呆板、不协调,就会使学员感到不舒服、含糊其辞、滑稽可笑,就难以体现表达效果。(3)简练、果断。运用手势的基本要求是简练明确。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炼、清楚、明了、果断,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更不能做那些使学员费解的奇怪的手势[3]。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用手势代替语言决策时,手势必须明确、果断。
3 手势的作用
毛泽东曾倡导的十大教授法中,“有以姿势助讲话”这一条,强调的就是态势语的重要性。教员以恰到好处手势不仅能引起学员的注意,能补充和加强讲述的内容,增加多种信息渠道,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因此,恰当的手势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员”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积极状态下,才能调动而得以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活跃,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由教员让你学、转变为学员的我要学,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恰到好处的手势、得体的着装、热情的态度、友好的目光、真诚的笑容等这些都便于教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自身的形象取得学员的信任,消除学员心目中的“隔阂”,促进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和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深奥抽象的教学信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为了使信息化深奥为易懂、化抽象为形象,教员就会在口头讲解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巧借手势或状其形、或显其意,强烈地暗示学员对所学信息的琢磨和理解,学员就会心领神会地接受教员所传授的信息,这种手势与语言上的结合即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强化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效果的82%是通过非语言手段来实现的[2],因此,手势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动学习热情。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单是通过语言讲解的内容来激发学员的思想和感情,这里还包含着教员的手势和表情。在讲述过程中,手势的运用能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在有些方面甚至比语言表达更明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手势通常多伴随着语言通过动态直观的形象,传递着各种信息,这样使得在诉诸于人听觉的同时,还传递着视觉的信息,这样一来就对要讲授的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活,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手势还可以调动学员的情绪,使情绪从手势中表现出来。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高兴时会表现的手舞足蹈,当感到悲伤时就会表现的动作呆板,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表达手势就会更加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使传递内容得以升华,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化学习效果。手势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和强调,不自觉的手势都表达流露着其内心的思想动态,听者也会从各种手势中捕捉到相应的信息,教员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时,学员的听觉刺激是一瞬即逝,不可能反反复复地听,因而不可能让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弥补语言表达单一的不足,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加以形象的手势辅助,这样使学員对信息的接受和加工处理置于“视听”同步的意境之中,学员就会较快较好地掌握所学习的信息,强化了学习效果。许多时候,只需一个手势,就能明白理解对方的意思,看似默默无语却胜似千言万语,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手势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教员的性格、年龄、性别、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手势作为对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研究、高度重识、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伟.浅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133.
[2] 徐蕾.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7):120-121.
[3] 杨怀烈.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1):68.